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0期  总第6410期  2024年04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0期  下一期
赏教材之美 看时代之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慧英 发布日期:2024-04-11 14:14:23

记录者:教材见证新时代


每当新学期开学,同学们拿到崭新的教材时,往往会给它们包上各种材质的书皮,以保护封面不受损。但同学们,你在包书皮之前有仔仔细细地看过教材封面,观察过每学期教材封面的变化吗?其实,那简简单单的一张张封面可暗藏着不少玄机呢!


不同时期的教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皆有所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材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初创阶段,由华罗庚、叶圣陶、鲁少飞等人参与编辑的第一代教材,无论是选文还是配图,都呈现出一派昂扬向上的新气象,散发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替,第二阶段的教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1987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被很多人称为“最美课本”,许多精美的插图让人不禁展开联想,幻想自己生活在课本里,流连忘返。


时间来到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教材的编写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和优化。2016年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封面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深挖之后人们发现,小学语文12册封面皆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赏宫灯等12种主题。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教材,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人在若干年之后回想起当初的教材封面及插图,还能沉浸于美好的记忆之中。

 

看世界:书中的那人那景


202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套小学数学教材上采用的画风奇怪的插图引发热议,也让一部分家长回忆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教材封面及插图,忍不住发出感慨:“老版教材的插图真的美!”


学习至今,你印象最深的教材插图是哪一张?有的同学对人感兴趣,他们记得《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的英勇身姿,记得让不少人哭成“泪人”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得不顾自身安危、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有的同学对风景感兴趣,想一览李白笔下《望庐山瀑布》中出神入化的瀑布,想一睹从静到动、再恢复静态的钱塘江大潮,想参与一次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还有的同学被各类美食所吸引,想尝一颗香甜的杏子,想吃一块蕴含丰富哲理的千人糕,想咬一口充满故乡味道的杨梅……


你是否曾因一篇文章、一首诗或一幅插图而想要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赏一处美景,尝一口美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的孙同学在假期里跟着父母一起游扬州,逛瘦西湖、吃早茶,还联想到了自己曾学过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真是将学与玩结合得恰到好处。


“要亲自爬上庐山,才能领略庐山瀑布之美,太有成就感了!它既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又宛如一位仙女的衣裙飘落山间……”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的袁同学被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深深吸引,决定亲自前往庐山一探究竟。果不其然,见到实景之后,袁同学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勇逐梦:当畅想变成现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就像困扰了我们三年的新冠疫情如今也已成为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寥寥几百字。我们不仅是山河的看客,也是成就美好生活的主角,每一个人都在用拼搏奋斗描绘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这一百年间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登上月球、潜入深海,将古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都变成了现实。我们不再需要将拥有“千里眼”“顺风耳”、能“腾云驾雾”的幻想寄托在神仙身上,现代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的种种幻想变成了现实。
有梦想、有目标,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动力。未来,我国科技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尚未可知,但是同学们可以大胆畅想,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梦想也会变成真实可触摸的实景。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的胡同学就曾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过神秘的星空,并对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我好像看到未来的某一天,火星上有农民在耕地,有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屋,有学生在校园跑步、在教室学习……”胡同学的心里也因此默默种下了一个航天梦。


未来的地球就好像一幅巨大的空白画卷,需要我们去大胆想象,并在有思绪的基础上画出轮廓,再不断完善细节,直到一幅完美的作品问世。

 

再回首:再读已是书中人


史铁生的挚友孙立哲在《想念史铁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将这句话套入教育事业依然适用:教育具有滞后性,儿时的我们因为经验阅历的不足,对某些知识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深入思考进而产生自己的理解。以每位同学都背过的《静夜思》为例,如果没有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拼搏的经历,同学们很难真正理解李白当时的心境。而若干年后的某一天,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可能会突然想到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书时着急赶路,没来得及品味文人风骨,回头看才发现,以前读的文章好像包含了我们的一生。”当年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会在多年后和自己产生灵魂的共鸣,这就是所谓的“教育闭环”。所以同学们,我们学习时,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知识,还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作者当下的心境,体味其中的韵味、隐含的深意。


“你可要好好学习啊!”这句话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或许有些同学对此不以为意,殊不知,绝大多数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也听过这句话,直到成年后,这颗“子弹”才击中了他们。

 

再回头看,那些以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自制的“语文课本封面”中,有眼前的风景,也有儿时追寻的远方,那一张张“封面”似乎在隐隐诉说着拍摄者对童年的追忆、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不妨自己动手拍一拍,做一张专属于自己的“课本封面”,记录生活,留下美好。

 

【E学课堂】

 

爆火的“课本封面”究竟如何制作,扫描二维码一起来学一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