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E学江苏•科普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8期  总第6199期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8期  下一期
二维码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9-22 10:39:59

健康码、乘车码、支付码、场所码……信息化时代,二维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天消耗掉的二维码已经超过百亿个,数量十分惊人。那么,二维码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二维码的前身———一维码


一维码也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条形码。作为二维码的“前辈”,条形码虽然没有现在的二维码使用得那么频繁,但是它的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条形码是由一系列粗细不等的黑色条纹以及空白所组成的。利用黑白条纹之间的反射率,当扫描器的光线照射到条形码上的时候,黑色区域吸收光,白色区域反射光,这样扫描器就能通过反射光解析出条形码上的信息了。


但是,条形码能储存的信息很有限,简单来说就是只能在宽度方向上储存信息,而在长度方向上是没有信息的。而且,它只能编码字母、数字、符号之类的简单信息,像汉字这样的复杂信息就无法编码了。

 

条形码的升级版———二维码


1994年,日本电装公司的原昌宏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发明出二维码。比起条形码,二维码的两个方向都可以记录信息,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除此之外,二维码还可以对汉字这类复杂的信息进行编码。


值得一提的是,“二维码之父”原昌宏在获得相关专利之后,为了让二维码得到广泛使用,选择开放专利并未收取专利技术费。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对自己的发明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应用感到无比荣幸。


那么,二维码的原理是什么呢?二维码看起来是一个由黑白相间图形以一定规律分布的几何图案,实际上它是根据二进制的算法制造出来的。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所有的汉字和字母都可以通过二进制的0或1来表示,二维码的白色方块代表的是0,黑色方块代表的是1,当黑白方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0/1自由组合的大方块,而信息被编码成二进制并根据某种规律分布在两个维度上,之后二维码扫描器会按照相应的规则来读取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复杂信息了。


现如今二维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在以前并不是这样的。起初二维码和条形码一样,只用来记录一些简单的信息,尤其是工业上一些零件和设备的信息,后面又逐渐被发展成管理证件和文件的一种方法。由于二维码能够记录的信息比较多,其后又被应用到军事方面,包括对部队的编制管理和一些武器的管理。再后来,二维码就被国外应用到邮政和物流方面。


当前,二维码技术愈发成熟,被用于各行各业。而且,同一张二维码无论正着扫、反着扫或是斜着扫,最后的结果都一样,这是因为二维码上面有纠正和定位的方块,可以帮助你正确扫码。

 

二维码会被用完吗


目前,二维码有40个正式版本,最小的是21×21的矩阵,最大的是177×177的矩阵,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微信个人名片二维码是37×37,支付宝的支付二维码是25×25。


以25×25的矩阵为例,总共有625个方块,除去用来定位的3个大回形方块和多余的纠正方块,还剩478个方块,每一个方块都有黑或白两种可能,可以排列组合成2的478次方个不同的二维码。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全球76亿人同时狂按手机刷新二维码,即使一秒钟刷新一次,也够所有人使用至少3.2乘以10的126次方年!而这仅仅是25×25的二维码矩阵,更别说还有另外39种了。


二维码虽然有限,但其数量庞大,甚至比宇宙中的原子还要多,而如今被使用的二维码还不到其总量的0.0001%。所以,二维码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何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二维码也会被淘汰,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高级的三维码、四维码,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有一天二维码会被用完这个问题。

 

二维码原始技术专利已经过期,而日本电装公司还在继续进行二维码的相关研究,例如研发更加安全和设计更加多样的二维码技术,此外,他们还研发了部分数据只有专用设备才能读取的增强数据隐私二维码技术(SQRC)等。据悉,未来面向开放场景的二维码技术仍然不会收取专利费,但是在加密等额外技术专用二维码读取设备和服务领域可能会收取专利费用。对这个新变化,同学们怎么看呢?

 

【E学课堂】

 

电子支付方式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二维码中暗藏的那些安全隐患你都了解吗?一起来扫码学习一下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