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40期  总第6137期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0期  下一期
世界航天日:逐梦九天 未来可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姚佳 发布日期:2022-04-11 08:47:24

太空探索:那年今日,我们邂逅星辰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称“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是为了纪念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了人类首次遨游太空的壮举。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从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世界航天已走过65载,各国共发射近万个航天器,约600名航天员飞入太空。茫茫宇宙见证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


说到世界航天史,美苏“太空竞赛”是绕不开的话题。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个直径只有58厘米的金属球,瞬间引爆了美国强烈的危机感,也催生了日后大名鼎鼎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次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第一次向宇宙发射物体,已足够令人惊叹,而在之后的故事中,更是蕴含着无数个“第一次”。


1959年,苏联探测器“月球2号”成为探月的第一位使者。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绕地球轨道飞行108分钟,开启载人航天时代。美国紧随其后,于同年将航天员艾伦·谢泼德送入太空。值得一提的是,果蝇、松鼠、猴子、狗和黑猩猩等动物,也曾被送入太空。这些动物“航天员”们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几次“交锋”中败下阵后,美国将目光投向月球。1969年,美国三位航天员搭乘“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苏联在登月竞争中落败,于是调整方向,在空间站领域展开探索,并进行了大量珍贵的太空实验。


20世纪7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接近尾声。此时两国意识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1975年7月17日,美苏飞船相遇并对接,这次太空“握手”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从美苏争霸到群雄并起,再到全球合作,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探索热潮。各国忙着研发火箭、卫星,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制订星球探索计划,想要先人一步征服太空。人类探索的触角从地球轨道延伸到月球、水星、金星、火星甚至太阳,一举一动都记录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努力。


而美苏“太空竞赛”也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遗产,促进了气象卫星、载人航天、国际空间站等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天文、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进步。


不过,航天科技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冷”,它早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例如现在的果汁当时是给航天员补充营养的;现在的尿不湿是为了解决航天员内急而出现的;航天服头盔上的玻璃被用在了太阳镜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让城市的初来者不迷路……

 

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古人为了“上天”,有过许多勇敢的尝试。王莽时期,有人用鸟羽制成人工翅膀,飞行了数百步才掉落。晋朝时,古人构思出一种叫“巨槎”的飞船,不仅能载人上天,还能重复利用。明朝有个叫万户的人,他点燃几十根自制“火箭”,想要一睹天幕之上的世界,被公认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环形山“万户山”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如今,一次次航天之旅,让古老的梦想变成现实。1970年4月24日,在熊熊烈焰中,“长征一号”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走过半个世纪的旅途,中国航天前辈播下的种子早已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11名中国航天员完成飞天梦想,“北斗”全球组网,中国“天眼”捕捉宇宙神秘信号,“悟空”上天寻找暗物质,“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球“土特产”,火星驴友“天问一号”成功登火,仅靠一国之力建设空间站……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奇迹般的飞天路上充满热血与荣耀,也充满未知与艰辛。


白发苍苍的院士们,是这条路的开拓者。“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曾在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询问时,斩钉截铁地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用行动给出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60后、70后的航天专家们,是这条路的铺路人。王维彬,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后,他不眠不休地带领团队查找问题。在一次次归零后,中国火箭终于“王者归来”。
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是这条路上的新生力量。“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准备出舱时,轨道舱突然响起火灾警报。他二话没说,坚决先展示国旗,把国旗对着镜头。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当神十三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时,笔者朋友圈里有人激动地刷屏:“2003年,看见神五将杨利伟载向太空的那一刻,我激动地跃起时崴了脚。2022年,我们的空间站豪华得像酒店,科幻片里的情节终于实现了!”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短短半个世纪,中国对自我的超越从芯片到航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的征途虽是星辰大海,但我们从来也不提倡孤军奋战。2018年,中国邀请联合国各国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诠释大国风范。国之大者当如是,因为独占向来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在前行途中仍然热情好客。


如今天宫已俱,“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国人已坚实地迈出了载人航天最后一步,只待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航天趣闻:你不知道的航天冷知识


你想象中的太空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厚厚的太空服,精密复杂的仪器,抑或无边无际的黑暗……其实,航天员有着普通的日常,但也面临着无法预知的风险。


太空是寂静无声的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而太空就是一个接近真空的环境,所以在太空中,就算飞船在你身边爆炸,那也是悄然无声的。


去太空一圈会长高?


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之前与自己的孪生兄弟一样高,但是经过340天太空之旅之后,他竟长高了5cm。专家指出,因为没有重力作用,航天员在太空长期生活会引起脊椎伸长,从而比进入太空前更高。当他们返回地球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恢复如往常。


太空闻起来是什么味道?


虽然不可能脱下航天服跑到太空去吸一口,但航天员可以闻到机组人员从舱外太空行走返回时的气味。专家认为,由于舱内属于有氧环境,这些来自太空,附着在衣服上游离的氧化性很强的氧原子,可能会把舱内的氧分子氧化成臭氧,因此就会有一股类似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


曾有航天员被遗忘在太空吗?


这个可怜的航天员就是在太空漂泊了311天的苏联航天员谢尔盖·康斯坦丁诺维奇·克里卡列夫。
他在1991年5月18日进入空间站,却在太空经历了苏联解体。刚独立出来的俄罗斯经济萧条,根本没有经费和精力去组织航天员返回地球。于是,克里卡列夫和10月份上天的另一位航天员就这么被“遗忘”在太空,直到1992年3月25日才返回地球。

 

【E学课堂】

 

航天与航空有什么区别?动动手指扫码了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