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学江苏▪史海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5期  总第6098期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5期  下一期
“消失的文明古国”系列之南诏往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12-27 14:14:36

“臣闻云南六诏蛮,东连爿羊爿可西连蕃。六诏星居初琐碎,合为一诏渐强大。”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蛮子朝》展现了南诏国过去与当时的光景,却料不到南诏的未来。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国运与唐王朝密切相关的南诏国。

 

依附大唐势力而建国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频繁活动着六个部落: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因为蒙舍诏位于六诏之南,故又名南诏。


在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的巍宝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庙宇,这里供奉着南诏的第一代部落首领——细奴逻。至于细奴逻是如何成为第一代部落首领的,世间众说纷纭。


近些年的考古研究表明,在南诏国建立之前,云南一带很可能存在着一个更古老的国度——白子国。据《南诏野史》记载,白子国的末代君主张乐进求见到细奴逻时,看出他是个人才,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就连自己的王位也禅让于他,给予他多方支持,南诏才得以建立。还有人说,南诏的建立是细奴逻和父亲舍龙凭借自身的勇猛和智慧,在众多部落战争中打下的属于自己的天地。


那么细奴逻又是如何从部落首领到一国之主的呢?因为大唐的帮扶。


当时的六诏除了南诏始终坚持亲唐政策外,其他五诏一直是“墙头草”的态度,在唐朝和吐蕃两个北方大势力中摇摆不定。而此时的唐朝为了巩固自身,牵制吐蕃的实力,便选中了这个“独奉唐朝为正朔”的西南政权作为自己的帮手。


公元653年,细奴逻派儿子逻盛出使唐帝国,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后因其征讨有功,更是加封其为云南王。738年,皮逻阁向唐玄宗请求一统六诏。在唐玄宗的同意和帮助下,南诏在大唐的边疆迅速崛起,很快便统一了六诏。至此,南诏才算是正式立国。


天宝战争,朋友变敌人


748年,皮逻阁逝世,阁罗凤继位,成为云南王。当时张虔陀任云南太守,这人气量狭小,虚伪诡诈,对阁罗凤十分无礼,不断向其索要财物,甚至欺辱阁罗凤的妻女。忍无可忍的阁罗凤便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姚州都督府,在750年直接攻占了姚州城,斩杀了张虔陀。尽管如此,阁罗凤内心还是不愿与大唐翻脸,为了私人纠纷,导致朝堂动荡,百姓不安,这不是阁罗凤的初衷。可大唐却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751年,唐玄宗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南诏,阁罗凤的内心是不愿打这一仗的,便立即求和,表示自己始终忠于大唐,攻打姚州城实属无奈。可鲜于仲通直接漠视了阁罗凤的求和。三次求和无果,无奈之下,南诏只得向吐蕃求助。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在接到南诏的求助信息后,吐蕃立刻派出援军和南诏联合作战,奋力御敌,大退唐军。因为发生在唐天宝年间,于是这次战争便被称为“天宝战争”。


这一战,唐军几乎是全军覆没,但到了宰相杨国忠的嘴里却成了空前的胜利,之后唐玄宗命李宓再征南诏。即使李宓和阁罗凤是多年好友,但君命难违,只得带兵出征。受尽了蛮烟瘴雨的折磨,结果仍是全军覆没,李宓以身殉国。第二次天宝战争仍以唐军大败告终。


数战数和,终被灭国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边防空虚,南诏乘机入侵,并带回了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郑回。


郑回精通儒学,受到了阁罗凤的赏识,曾担任过三代南诏王室子弟之师,推进了南诏的汉化,还劝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归附唐朝。794年,南诏再次臣于唐朝,南诏王说“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可好景不长,爱好和平的领导者相继逝世,战争又开始了。受利益驱使,此后的几十年间,南诏与大唐多次兵戈相见,又数次求和。在战争中,南诏国力逐渐衰微。


在今天大理市的太和城遗址内,还矗立着一块“南诏德化碑”,它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相传,这块碑上的碑文便是郑回所写,其中也包含了南诏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交好的美好愿望。


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郑回的后裔郑买嗣在902年杀死南诏王隆舜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南诏,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国就此覆灭。


而幸运留存下来的南诏国人何去何从?相传,这些落难的南诏子民携家带口回到了细奴逻曾经牧耕的那片土地,还改作“茶”“字”等姓。在今天的巍宝山下就有一个前新村,据说,这里的村民就是南诏后人。


每逢正月,村里人还会举行祭祖活动,来纪念那段百年霸业。一千多年过去了,他们不再饱受战争的侵扰,安稳幸福地生活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