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学江苏▪史海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6期  总第6049期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6期  下一期
贪生怕死?大智如愚?乐不思蜀的阿斗真的扶不起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8-30 10:21:52

通常一个人没志气、没毅力、扶持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到底谁是阿斗?他又是为什么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呢?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蜀汉后主刘禅(shàn)的人生吧!

 

乐不思蜀故事的由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里面都蕴含着它特有的意义。在我们学习成语故事的同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了解它字面上的意思,更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来源,以此加深对每一个成语的学习。


成语“乐不思蜀”出自《汉晋春秋》。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在位期间,事事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死后,他不理朝政,宠信宦官,导致蜀国国力日渐衰微。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而刘禅选择投降。刘禅投降后,迁到洛阳,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安乐公”。


魏帝手中也并无实权,真正掌权的是司马昭。为了打探清楚刘禅是否真心投降,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之中,特地安排了蜀国当地的一些节目,蜀国旧臣听了都因思念故土而潸然泪下,只有刘禅看上去嘻嘻哈哈,没有一丝的伤感。当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家乡时,刘禅却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因为刘禅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对刘禅才放下了戒心,认为他如此没心没肺,也不会有什么复国的想法,既然不会造成威胁,便也就留下他一条命,任刘禅闲居于洛阳,直到老死。
这就是“乐不思蜀”故事的来源。此后,人们便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人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


世人眼中的刘禅


刘禅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短短的六个字成了他身上独有的标签,也让世人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
一些人认为他昏庸无道,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另一些人认为他是保存实力,顾全大局。


《诸葛亮集》中记载,刘备临终前留给刘禅的遗诏里面写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意思是丞相曾经夸赞过刘禅的才智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甚至超过了他原有的期望。


《三国志》作者、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曾评价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他认为刘禅在任用贤臣时还是一个明君,只是后期专宠宦官才越发昏庸,并不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完完全全的昏君。南朝史学家也曾做出“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这样的评价。从这些史学家的观点来看,他们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认为,刘禅并不是后世人们所认为的一事无成、胆小怕事、昏庸无道。


阿斗的功与过


世人嘲笑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讽刺他不战而降。自古以来,亡国之君都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刘禅也不例外。他执政后期宠信宦官,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作为一国之主,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朝历代,只要有宦官专权,轻则国家动荡不安,重则会导致亡国。虽说功过不能相抵,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抹杀掉他的功绩。


那么刘禅在位期间到底有什么功绩呢?


我们知道,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0年。有人会说,是诸葛亮帮他处理国事,执掌朝政。事实上,诸葛亮在刘禅在位第11年时就死于北伐战争。此后的29年都是刘禅在执掌大权。在那个时局动乱的年代,能执政这么久,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据史料记载,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废除了丞相制,将相权一分为二,实现了军政分开,互相制衡,解决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开始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明辨是非,知人善用


自古君臣不和,必有内变。尽管刘禅在某些方面和诸葛亮意见并不统一,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尊重诸葛亮,顾全大局,放手让诸葛亮去北伐,并没有直接与之产生冲突。
刘禅在位期间,任用蜀汉一众忠臣,在绝大多数执政期间,都能够充分信任大臣的能力,使其发挥才干。


魏延因谋逆罪被杀,刘禅念在他以前的功绩,最后还是选择厚葬了他。虽然有过宠幸宦官黄皓等昏庸的行为,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刘禅还是一个明辨是非、善于用人的君王。据记载,诸葛亮还曾评价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阿斗扶不扶得起来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可改变,但是一个故事如果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有人说他是贪生怕死才投降,也有人说他大智如愚,你觉得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