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E学江苏•科普中国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6017期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福岛核废水只能一倒了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31 14:10:10

10年前,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事故。在核电站事故处理中蓄积了大量的含氚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现在总量已达125万吨,储罐数量超过1000个。如今,日本政府决定把蓄积的核废水排入大海,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巨量核废水从何而来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向太平洋倾倒125万吨核废水,称“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将在两年后启动排放工作。


日本政府此次决定排入海洋的核废水源自10年前的福岛核泄漏。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其中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为了冷却受损的堆芯,福岛第一核电站不得不往反应堆内注入大量海水。这些海水与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形成核废水,并被装在特制的储水罐里。


据《东京新闻》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每天新增140吨核废水,截至3月,核废水总量已达125万吨,预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所以日本政府急于处理核废水。

 

排污入海,影响几何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被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一旦被排入大海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将受到影响,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就能蔓延至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本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福岛周边的海洋不仅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废水排入海洋势必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

 

一倒了之?多方反对


日本政府坚称,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但多国专家和环保团体提出了反对意见。


乌克兰国家核监管检查局委员会成员、核能问题专家科沙尔娜娅指出,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她强调,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属于国际问题,日本应当尊重周边国家的意见。


中国和韩国对日本核废水入海决定表示强烈反对,韩国日前已表明将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工作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证实,中国专家也受邀加入IAEA工作组,就福岛核废水处置方案、后续落实、国际评估和监督等开展工作。汪文斌重申,日本政府的决定极不负责任,并要求日方在启动处理计划前,切实满足中方等利益攸关方和国际社会的关切。


2011年福岛核故事后,曾参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处理的多名乌克兰专家曾致信日本政府和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就事故处理方案提出建议。科沙尔娜娅也一直在关注此事,她认为日本完全可以采用更安全、更科学的手段来处理核废水。


核废水排海处置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我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认为,日本政府应采用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处理技术,并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绿色和平组织建议,为避免持续增加核废水,冷却核燃料棒碎片时应以冷气替代现行的水冷却;面对地下水持续渗入的问题,福岛第一核电站现址应建造护城河阻绝地下水。

 

将本国的核废水倒入太平洋,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有的表现。福岛核废水处置问题不只是日本国内问题,不能任性一倒了之,而应该慎重妥善把握,确保各攸关方共同参与,避免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进一步损害。

 

E 学课堂

 

发生于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均被列为最为严重的7级核事故。扫描二维码,一起来了解福岛核事故始末。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