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学中国•本期策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6000期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品语言之美,感受汉语的力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选题策划/本报编辑部 撰稿/巩旭 发布日期:2021-04-19 08:25:38

仓颉造字撼天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月,万物生长,蒸蒸日上,谷雨又逢中文日。


联合国将“中文语言日”定于谷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中文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感知源远流长、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有双瞳四目,天生睿德,他仰观星宿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等,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革除了当时结绳记事之陋,使得远古人类的文明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而被尊奉为“文祖”。


仓颉造字成功之日,举国欢腾,连上苍都被感动,下了一场谷子雨,民间因而把这一天称为“谷雨”。汉字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文明之前的蒙昧和黑暗。

 

汉语博大精深,妙不可言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这话并不夸张,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积淀,汉语言文字越来越严谨。前不久,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言文无意间走红网络,“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全文计94字(后扩充为103字),每个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听不懂”却能“看得懂”,读完令人不禁大呼汉语的精妙绝伦。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同音文,多年来一直被误认为他是通过这篇文字表明“中文拉丁化”所带来的荒谬。其实,赵元任恰恰是“罗马字母拼音”活动毋庸置疑的创始人和积极倡导者之一。为了论证“拼音”的必要和可能,赵元任不仅从国家、民族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这些文字以外的方面寻找依据,而且在文字内部,包括古文和现代口语、书写的角度讲述文字改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施氏食狮史》这篇颇有些“极端”的文言文,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汉语不仅严谨,更博大精深。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意,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当即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因为“虫二”即繁体字“风月”去除外框,取近似字所得,意指风月无边,用来形容风光美好宜人。
 

当然,此事只是传说,真假尚不能辨,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为证。故事流传至今,也许“虫二”两字本无意,却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从中,华夏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从汉语自信到文化自信
 

说到汉语,就不能不提汉字。古老而神奇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它抽象于万物,却又不失形象,就像一幅画,生动地体现着汉语的内涵。比如,“安”就好像静如处子,安居屋中;“休”就仿佛劳作之人在树下乘凉;而“仙”似乎是人在山巅,临风长啸……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和玛雅文字。其中,汉字的成熟形态——甲骨文的出现比楔形文字晚了约2000年,但汉字却是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究其原因,与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大环境及尊祖敬宗的文化风尚不无关系。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从甲骨文开始,汉字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变,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文字。在大陆地区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简化汉字,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行的是繁体字。


千年积淀,孕育出了灿烂多彩的汉字文化,并远播至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包含30多种文字的汉字文化圈,其中越南语、朝鲜语和日本语三语的书写字更有六成源于汉字。


不仅如此,以日本为例,从隋朝开始派“遣隋使”到中国,其后250年间,遣使不断。通过使节和来华的留学生、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本。天皇名称、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奈良、京都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两地的建筑多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时至今日,汉语流通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社区。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推广华语理事会在华族文化中心举行盛大典礼,庆祝“讲华语运动”推行四十周年,并宣布了建立华语资料库的宏伟计划。
 

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曾发布过一份《汉字文化:汉语在俄罗斯的传播趋势》的调查报告,称近20年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公民增加了十倍多,1997年人数约为5000人,2007年为1.7万人,到2017年已达5.6万人。2019年,俄罗斯更首次将汉语科目考试纳入国家统一考试中。
 

英国家庭对汉语教育的热衷也迎来了“全盛期”。英国《金融时报》曾在进行专门调研后得出结论:汉语已成为英国家长最想让孩子学习的、“对未来最有用”的语言。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呼吁英国儿童“不要再学法语,改学中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出于兴趣,更是增加一项重要技能,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力。
 

此外,汉语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的第三大语言,如今有几百所提供浸入式普通话教育的学校;2016年以来,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西班牙政府近日正式通报,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UNWTO官方语言;等等。
 

跨入21世纪,中文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这也是中国文化升温的表现,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学好汉语,讲好中国故事


1988年,著名物理学家汉尼斯·阿尔文(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揭牌。从此,孔夫子作为华夏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孔子学院设立的初衷是推广汉语言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让全球更多人了解中国。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逐渐成为对外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站在先人留下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栉沐下,我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聚合起十多亿民众的磅礴之力,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天,我们所写下的一笔一画,都浸染着历史的传承;我们所记下的一词一句,都将在未来闪耀于世。同学们,在联合国中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沐浴汉语文化的璀璨之光,为汉语带给我们挺立千秋的自信而骄傲!

 

E 学课堂

 

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但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中国的象形文字则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文字。扫描二维码,了解一下象形文字的故事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