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学湖南•E宝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5期  总第5964期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5期  下一期
纹枰对弈 乐在“棋”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1-04 09:23:43

四千多年前,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被发明了出来,当时人们称其为“弈”,由于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后来又被称为“围棋”,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是古代四大技艺“琴棋书画”之一。本期,E宝就要带同学们进入围棋的世界,去探寻小小棋盘上,黑白棋子之间的奥秘。


围棋,诞生于中国,被称作是“棋之鼻祖”。根据先秦典籍《世本》中所记载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通常认为是尧制造了围棋,用来管教儿子丹朱,稳定他的心性,启发他的心智。
 

围棋棋子分为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棋盘为鹅黄色,呈长方形,由19条横线和19条竖线构成,共361个交叉点。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共标记了9个点,围棋术语里称之为“星”,最中间的“星”又叫“天元”。下棋时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在空白交叉点上。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落子完毕或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最后以围地大小决定胜负。
 

围棋发展数千年来,规则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有关围棋的善本书《忘忧清乐集》中就记录了古代围棋的座子制度,即下棋时要先放两黑两白棋子在对角星的位置上,确定黑白双方各占两个角,最大程度限制先行一方的优势,再以白棋先、黑棋后的顺序进行对局。围棋传入日本后,座子制被取消了,下棋顺序也由白先黑后改为黑先白后。1949年,中国围棋协会参考日本围棋规则正式废除座子制,推出了全新的中国围棋规则。
  

下棋可以陶冶性情、修身静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培养数学才能。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在社会广泛流传,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弈为尚,因此在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画作中,围棋的身影时常出现。围棋不仅是一种休闲消遣的游戏,也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借代物,为文人创作诗文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以围棋入诗,也容易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如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借敲打棋子的动作,写出了诗人候客已久、枯坐敲棋的寂静无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中的“烂柯”就是围棋的别称,出自“王质烂柯”这个著名的围棋典故,故事发生地——石室山后来也被称为烂柯山,是著名的“围棋仙地”。
 

不少成语故事也与下棋有关。古代,有一个棋艺精湛的人,名叫秋。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听从教师的指导。另一个学生认为学棋很容易,人虽坐在那里,心却飞走了,所以秋讲的知识他也没有听进去。结果这两个学生虽然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却没有什么本事。后来,孟子以这个例子来劝谏齐王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件事,将其记录在了《孟子》中,这就是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现在,如“举棋不定”“棋逢对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与下棋有关的成语也都广为人知。
  

在两汉时期以前,人们主要注重的是围棋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认为围棋是“志之空闲,玩弄游意”,直到班固提出“高下相推,人有等级”,才开始注意到围棋的竞技性。据范汪的《棋品》记载,魏晋时期开始兴起具有权威性的品棋活动。南朝宋明帝还设置了“围棋州邑”,负责围棋人才的举荐、考核以及组织比赛、品棋、收集整理棋谱等工作,是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和组织围棋活动的专门机构。到了唐代,棋官制度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棋待诏和棋博士等官职,古代专职棋官制度至此趋向成熟。品棋活动的举行和棋官制度的完善对推动围棋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谷歌公司研发的AlphaGo与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人工智能选择了以围棋的方式向人类发出挑战,带来了围棋界的第三次变革。围棋的形式和规则简单,但复杂性却难以想象,即使经历了数千年的研究,围棋这个游戏的玩法依然没有穷尽,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还将一起继续探索围棋的未知领域。
  

通过一方小小的棋盘,对局双方不需要说话,却完全可以透过棋子落定的轻响体会彼此的战略意图以及性格特点,完成一次交流。蕴含着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哲理的围棋,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正在世界的文化艺术中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