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学江苏•史海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5941期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状元系列之——北宋父子状元梁颢、梁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11-09 13:42:32

人物百科

梁颢(963—1004年),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雍熙二年(985年)乙酉科状元,官至开封府尹。皇祐中,以子贵追封益国公,赐太师中书函兼尚书令。
 

梁固(987—1019年),字仲坚,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状元,历任将作监丞、户部判官、判户部使三司勾院等职。

 

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有一座轩峻壮丽的古建筑。路中央是“父子状元”牌坊,路东是状元府,府门南侧是状元碑。这里是北宋状元梁颢、梁固的故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遗址。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他们父子二人的故事。

 

敏而好学勇谏言


读过《三字经》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文中有云:“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的是宋朝有个叫梁灏的人,在82岁时才考中状元。然而考辨史料后,我们发现此处有两处表述有误:其一,中状元的人名为“梁颢”而非“梁灏”;其二,梁颢22岁中状元而非82岁。
 

梁颢出身官宦世家,他早年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少年时,拜王禹偁为师。一开始,因为梁颢提出的问题太简单,王禹偁拒不作答。于是,梁颢发愤读书,不到一个月,再次请教王禹偁时,受到大力赞赏。
 

初次参加科考,梁颢未考中理想名次,他便对完善科举制度提出建议,认为唐代取士科目众多,人才济济,及至五代科举衰落,宋虽兴科举,但唯以诗赋、策论取士,应广开科目,甄拔人才。可惜的是,他的建议未被上位者采用。
 

父子状元传佳话


梁颢学习刻苦,博学多识,尤长于历史,有才干且与人友善。雍熙二年(985年),梁颢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2岁。


梁颢中状元后不断升迁,不到十年就步入高官行列。咸平二年(999年),他随宋真宗亲征,至大名,上疏论用兵赏罚不明之弊,并献骑兵奔袭之术,得到朝野交口称赞。


五年后,梁颢任开封知府。梁颢一路高升,可见宋太宗和宋真宗极为认可他的才干。然而世事难料,梁颢任开封知府不久,突然暴病而亡,时年四十一岁。


受父亲影响,梁固年少时就非常有志节,亦长于史学研究,曾著《汉春秋》,备受梁颢赞赏。梁固本已以父荫受赐进士出身,但丧服期满后,他主动向登闻院提出请求,望其收回成命,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以真才实学获取功名。果不其然,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他高中己酉科状元。


巧合的是,梁固也是在22岁时中了状元。他们是历史上罕见的父子状元。
 

断案公正赢褒奖


梁固性格爽直,善与人交往,明于吏道,忠于职守。马元方管理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时,做事粗率,多有纰漏,梁固入仕后屡奏朝廷,消除了财源流失之弊。


当时北宋刑狱混乱不堪,错判、误判比比皆是。梁固奉诏命审查刑狱,他仔细研究,明察暗访,断案公正,处理得当,赢得朝野上下褒奖,时称“平审”。
 

梁固博览群书,才学渊博,奏颂文辞甚为工整。天禧建元(1017年),他参加盛典并奏颂甚佳,宋真宗称赞不已。然而天妒英才,1019年,梁固不幸病逝,时年三十二岁。朝野至梁府吊唁者络绎不绝。


为纪念梁氏父子这段少有的历史佳话,梁家牌坊街建起了一座父子状元坊。初建何年不详,清康熙年间重建。清兖州知府金一凤题字,上横书“父子状元”;楹联“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梁颢、梁固虽英年早逝,但其子(弟)梁适继承了二人忠孝之志,三人合称“忠孝三梁”。梁适虽以父荫为官,但为证明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了进士,最终官至宰相。他颇有才干,为民请命减税,改革莱芜铁冶业,收复被夏人占领的土地六百里……


在梁适的带领下,梁氏后代子孙不断科举中第,入仕为官,直至北宋灭亡,梁氏家族兴盛了100多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