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河南特别报道•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81期  总第5730期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81期  下一期
一缕浓浓诗情 几多厚厚文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策划/ 本报编辑部 撰稿/ 姜猛 发布日期:2019-04-15 11:05:46

2月5日至14日,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火热连播。
这一季“诗词大会”,为己亥新春注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吸引了跨越老、中、青、少代际的亿万观众,更让国人见识了“河南选手的才情和学识”!

 

再忆“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创播于2016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又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这是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自2016年2月首播以来,《中国诗词大会》累计播出了四季,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有工程师,有保安,有公务员,有个体户,有乘务人员,甚至还有外国朋友,年纪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7岁。其中,2016年第一季的总冠军是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殷怡航,2017年第二季的总冠军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2018年第三季的总冠军是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2019年第四季的总冠军是北京大学工科博士生陈更。


铿锵“河南选手”

 

2018年11月10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河南选拔赛正式举行。这次,河南省共有3万多名选手参加海选,216名选手参加了央视的选拔。最终,洛阳的邓雅文、李姝阳,平顶山的胡艳琴,濮阳的张多进和张俊达父子,成功入选《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百人团。其中,邓雅文和胡艳琴更是连闯关卡,一举杀进争夺赛。
 

邓雅文13岁,是洛阳市五十五中二年级学生。在第一期至第四期的擂台赛中,她分别战胜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大卫、同济大学学生朱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敬其璋以及河南平顶山的警察胡艳琴,进入最后的总决赛。2月14日,在总决赛个人追逐赛环节,她以刘禹锡《赏牡丹》中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为开场白第一个出场。但遗憾的是,虽然六道题目全部答对,但百人团答题情况更好,她只得提前离场。尽管落败,她却毫不气馁,说:“作为今天总决赛第一个离场的选手,遗憾当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满足。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答题,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礼物了。”在这一季诗词大会上,邓雅文用扎实的诗词功底、淡定优雅的风度和不失机智的应变能力,收获了无数粉丝,更被称为《中国诗词大会》上一朵绚丽的“牡丹”。
 

胡艳琴48岁,现任平顶山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她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尤其喜欢古典诗词,2018年5月获得平顶山市宝丰诗词大会冠军。这一季诗词大会,她从百人团和预备团共140名选手中以第一名的总成绩杀出重围,拿下总决赛最后一张入场券。2月14日,在总决赛四人飞花令第三轮(必须说出含有成语的诗句)中,她和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展开激烈比拼,分别答出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小无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等几十句经典诗词,最终在说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时,被判定成语无效,以毫厘之差未能进入冠亚军争夺赛。虽然惜败只获得季军,但胡艳琴连番对出的精彩飞花令诗词,引得了主持人董卿和康震、王立群、蒙曼、郦波等现场嘉宾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邓雅文和胡艳琴的精彩表现,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而她们在比赛中分别对洛阳和平顶山的宣传推介,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河南儿女热爱家乡、展示家乡文化的拳拳赤子之情。


如何“诵读诗词”

 

在浓浓年味中,《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为国人“烹饪”了一道营养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大餐,更把沉迷于疯狂戏耍中的孩子叫醒,重燃诵读古典诗词的热情和劲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诵读的80首古诗词更是历代名篇佳作,对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大有裨益。因此,我们要效仿胡艳琴、学习邓雅文,从小多读诗词、读好诗词。
 

那么,如何“诵读诗词”最好呢?通过胡艳琴、邓雅文的讲述和郑州、洛阳、开封、鹤壁等地多位授课教师的讲解,我们归纳梳理出了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熟读成诵法。即尽量多读和反复地读,可以朗声读,可以慢吟读,要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重音——读多了,自然成诵。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有机知识组块。比如,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时,可以连带诵读杜牧的《柳》、罗隐的《柳》、杨万里的《新柳》,以此扩大知识面并强化记忆效果。三是想象入境法。即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比如,诵读《悯农》时,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以便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诗词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部中国诗词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学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捧读“诗词”,春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夏诵“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起欢愉地走过每一个大好季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