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河南特别报道•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76期  总第5694期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6期  下一期
暖意腊八 浓情冬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策划 / 本报编辑部 整理 / 姜 发布日期:2019-01-04 13:55:58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的记忆中,一进入腊月,就眼巴巴地企盼着腊月初八赶紧来到。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喝罢娘熬的八宝粥,就开始过新年了。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进腊八节,看看腊八节有哪些有趣的事吧!

 

腊八节的“前世今生”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俗称腊八。关于腊八节有很多传说,有源于古代“赤豆打鬼”的风俗,也有源自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其中被人们广为传颂的是佛祖成道纪念日的来源。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被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提起腊八节,人们一定会想到喝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百姓,都要熬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由小米、绿豆、红江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喻意来年五谷丰登。人们通常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供全家人食用。


除了腊八粥,有些地区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也称“腊八算”。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通常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腊八算”便由此而来。
 

腊八是开始过年的标志,由此拉开祭祀祖先、神灵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古诗中的“腊八”

 

中国传统节日中,腊八节由来已久,地位和意义丝毫不逊于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历朝历代亦多有文人墨客作诗吟咏腊八。
 

魏晋陶渊明有《腊日》诗:“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宋陆游有《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北齐魏收有《腊节》诗:“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清夏仁虎有《腊八》诗:“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清道光帝有《腊八粥》诗:“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
 

可以看到,虽然记述情状不一,但却各有独到的意境和韵味,比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写清明节诗)、“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写端午节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写重阳节诗),足可一较高下。

 

校园中的腊八节

 

临近腊八,郑州市多个学校开展了腊八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腊八粥制作食材的丰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劳动的快乐。
郑州市高新区南流小学通过诵读诗歌,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春藤路校区开展腊八节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搜集腊八节资料,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在家长的讲解和帮助下,学习辨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学生学会了熬制腊八粥的方法,还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制作的腊八粥。


丰富多彩的腊八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浓浓气息,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和感恩,培养了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 E学课堂

 

腊八节这天,各个地区习俗不同,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蒜、腊八面等,扫描二维码,看看腊八节还有哪些习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