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学湖南•湖南小作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67期  总第5644期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7期  下一期
老晒衣叉的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六(甲)班 李钟 发布日期:2018-08-31 16:07:01

在我外婆家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你们猜一猜,他是谁?你肯定猜不到。
 

这位“老人”有一个“铁脑袋”,上面还有两个“犄角”,像一只梅花鹿,它有修长的身子,比外婆还高出一个头呢!
 

听了我的描述,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吗?他就是一根老晒衣叉。
 

听外婆说这根老晒衣叉,经历风雨沧桑,还有一段故事呢!
 

外婆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和外曾祖母一起住在一栋大居民楼里。整栋楼里的居民在一起都生活得很和睦,其乐融融,互帮互助。可唯独有一件事困扰着楼里的所有人,那就是晒衣服。整栋楼只有一个公共晒衣架。晒衣架旁又只有一根短小而简陋的晒衣叉。这给大家带来了许多麻烦。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垫着一张凳子,用那短小简陋的晒衣叉把衣服一件件晒上去。刚准备弯下腰来拿衣服,没想到一脚踩了空,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外曾祖母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焦急,她心想:“哎呀,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这晒衣叉太短,若是孩子来晒衣服,既麻烦又危险,我得想个办法。”于是外曾祖母特地跑到山里的竹林,选了一棵笔直、结实的竹子砍了回来。请人精心打磨后,将这根竹子做成了叉柄,再让铁匠师傅打造了一个叉头。一把更长、更坚实、更耐用的晒衣叉就做出来了。


从此以后,这把晒衣叉就一直在院子里被当成公共物品使用,成了院子里的“大明星”。
 

这根晒衣叉,虽然普通,但它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一种和睦的邻里关系。
 

点评: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老晒衣叉产生深刻的印象。本文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看了你的文章,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可爱。希望你能保持住这样的文风,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指导教师:张睿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