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学湖南·湖南小作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63期  总第5608期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3期  下一期
环游长沙博物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岳麓区博才金鹰小学四(2)班 贺夙 发布日期:2018-05-22 09:24:07

星期六的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长沙博物馆参观。讲解员姐姐带着我们参观了许多文物:有古老的乐器,有千奇百怪的陶器,有晶莹剔透的玉器。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乳钉云雷纹编铙、东汉墓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器和战国三十眼琉璃珠。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乳钉云雷纹编铙。它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于1993年在今长沙宁乡市老粮仓师古寨出土。这一套编铙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每件均能敲击发出两个呈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具有“一铙双音,三度音程”的特点。这套编铙组合起来五音俱全,能演奏古今乐曲,是我国最早能成编演奏的青铜乐器,充分反映了我国商代在铸造学和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了解了编铙后,我非常好奇:“它真的能发出声音吗?”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互动触摸屏前,看到上面有许多歌曲,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卖报歌》。我按照提示点击屏幕上的虚拟编铙,一阵古朴、悦耳的音乐在我的指尖流淌,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卖报的小行家”!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东汉墓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器。它们是用泥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那时的瓷器虽然比较粗糙,表面不光滑,但是人们已经能够把它做成陶碗、陶牛、陶羊等各式各样的器物,且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最后,我分享的是三十眼琉璃珠。为什么叫它“三十眼琉璃珠”呢?哦,原来它的表面突出30个半球形颗粒,颗粒底部装饰着白色圆圈纹,状似蜻蜓的眼睛,因此它也被称为“蜻蜓眼琉璃珠”。这三十眼琉璃珠产于战国时期,呈圆管状,通体呈绿色,中间有圆孔可以穿绳佩戴。它的体型硕大,在同时期的琉璃珠中非常罕见!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现代文明的辉煌。除此之外,通过这次参观,我还知道了定王台、长沙名字、端午节的由来。要是你也想知道,不妨也去参观一下吧!
 

点评:文章有条理地介绍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种文物,看来小作者在参观的过程收获颇丰呀!你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领略了博物馆的文化意韵,也发现了科技的奇妙,很棒!


指导教师:李银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