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8期 总第6359期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8期  下一期
在乡村小学开展STEAM课程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秋维 发布日期:2023-11-24 13:37:52

STEAM课程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以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教师设计STEAM课程时应注重融合多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基于信息科技学科,谈谈如何有效开展STEAM学科融合教学。


一、有效开展STEAM课程的原则


乡村小学在STEAM课程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在开展课程时遭遇困境,偏离教育主题和目的,有些学校甚至因此放弃开展STEAM课程。因此,学校在开展STEAM课程的时候,要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1.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体现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二者都需遵循科学性原则。关于课程内容选择,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课程内容,避免纸上谈兵,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课程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情,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


2.课程设置的融合性


STEAM课程旨在将科学、技术等学科进行融合,提升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进而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使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层面更广。但是相对而言,乡村小学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各学科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


3.课程设置的创新性


新课标指出,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一点与STEAM教育的主要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点开发和建设课程,注意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原则。


一方面,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开发上,教师应该多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直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开发中来。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形式上,教师可利用跨学科融合这一特点,结合各学科学习活动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活动多样化。


4.课程设置的实效性


据了解,虽然我国这几年越来越重视STEAM教育,有很多学者和学校纷纷投身其中,但目前国内STEAM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太理想。我国STEAM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误区:重技能培养和科技手段,轻知识学习;重活动形式,轻科学思维;重活动结果,轻活动过程。乡村小学在建设和开发STEAM课程中,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应避开这几大误区,谨遵实效性原则。


二、学校STEAM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为诗词,校园里随处可见诗词文化布置。每学期初,每班的“诗润童心”板块都需结合班级特色重新布置。例如在教学完“WPS文字”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图文编辑能力。利用这一知识点,教师借机开展“我的班级我做主——WPS文字应用”STEAM课程内容,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布置班级文化,在探究、实践、创造中培养集体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师需要布置班级‘诗润童心’主题墙,并参加评比。你能利用信息科技课上所学知识帮班级做些什么?”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动手操作中,学生能整合所学知识去设计班级主题墙,在实践过程中产生集体意识,并通过评比产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班级的特色文化是什么?我们可以为班级做些什么?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清晰和明确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学生需要完成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以及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想法进行设计,搜集素材,完成设计图,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分享,然后再次修改。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求同存异。学生在设想的时候,有些小组成员会异想天开,忽略实际情况,例如没有考虑主题墙大小、选择的内容和图片色调不适应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考虑实际情况,同时兼顾美观性。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者向其他小组的学生请教。如果都解决不了,再向教师寻求帮助,从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汇报,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发散了思维。


再次,学生需要打印成品,完成布置。在这次任务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考验。学生如果发现设计的内容并不适用,需要再次修改返工。在反复的修改中,学生明白要学会调整自身心态,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最后,在项目学习成果与评价环节,学生带着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既是让学生对自己这一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也是让他们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汇报中学会分享,在欣赏中学会评价,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三、学校STEAM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要不断地汲取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的能力素养。本次课程充分利用了已有的资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培养了集体意识,体验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提高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提高。
此次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跨学科综合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对教师也是。乡村小学建设和开发STEAM课程仍需教师不断学习,结合已有的经验和他人的意见进一步改进。未来,教师要基于STEAM教育模式,提高信息科技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创造美好未来的潜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