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5期 总第6341期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5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培育站研修活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燕华 发布日期:2023-10-13 14:47:24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广大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受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而小学数学培育站研修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改革的重心,引领教师成长,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双减”政策落地。


一、以趣之名,创设轻松课堂


1.巧借游戏,打造趣味课堂


在培育站研修活动中,游戏的导入往往会使学生热情高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动。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游戏不仅为“双减”政策服务,还为教学服务,因此游戏内容应当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要能够辅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建“说反话”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相反”的含义,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玩法为:学生以“击鼓传花”的方式传递指定物品,物品落到谁的手里,就由谁来说出与教师相反的话。比如教师说“今天是晴天”,学生则回答“今天是阴天”。借助游戏,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相反”的含义,从而在教师讲解“负数”的概念时能够迅速地理解并增强对负数的认识。


2.立足生活,营造轻松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立足生活,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建构。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有效弱化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学“垂线与平行线”一课时,教师可以与生活元素“携手”,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素材,如火车轨道、双杠等,学生观察图片,并基于图片中的内容画出其中的直线。然后,教师提问:“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图中的两条直线是否会相交呢?”学生大胆猜测,并得出“图中的两条直线不会相交”的结论,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呢?”从而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二、注重实践,彰显“双减”魅力


1.合作探讨,共享融洽课堂


培育站研修活动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以便更好地分配学生资源,为学生搭建适宜的、自由沟通的平台,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


以教学“可能性”一课为例,教师依据学情,以“组内相异,组间相似”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然后,教师创建“按照规则,摸取不透明袋子里的小球”“按照规则,抽取扑克牌”等活动,并设计提问,明确合作学习的方向。随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相应结论。有的小组认为“实际结果与预测存在一定偏差”,有的小组则认为“一些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在轻松、自由的交流中,学生逐步增强了对“可能性”“可能性大小”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完善课例,突破传统局限


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培育站研修活动中,一些教师设计的课例能够有效突破教育僵局,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形式中解救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感知和应用,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小数的计量单位,指导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为后续参与实践奠定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实践活动:1.量出自己的身高,以“米”为单位表示;2.开展跳远比赛,以“米”为单体,测量跳远成绩。随后,教师请学生自主展开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基于学生实践中得出的数据,开展“比大小”活动,从而在强化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中,提高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三、优化作业,助力学生成长


1.聚焦重点,精准设计作业


以往,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许多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然而,长期处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会形成抵触心理。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进而更加顺畅地展开后续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不妨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围绕重点知识设计“少而精”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从而真正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教师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锁定重点知识为“容量的概念”“升、毫升的内涵”“一升的实际意义”等。随后,教师围绕上述内容,安排“基础练习”“能力提升”等作业,在“基础练习”中安排“填空”“判断”等题型,在“能力提升”中则结合生活实例设计应用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2.分层设计,科学安排作业


由于成长背景和学习经历的差异,面对相同的作业,有些学生认为“轻而易举”,有些学生则感觉“如临大敌”。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分层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发现,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规律,并能够正确地完成运算,而有些学生依旧存在疑惑。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注意分层,既要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又要设计一些基础作业,以夯实学生的基础,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真正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掌握含有乘法、加法、减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


小学数学培育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阵地,在“双减”背景下,它的价值愈发显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从培育站研修活动中汲取养分,创建趣味课堂,注重实践,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推动“双减”政策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