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家校共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50期 总第6297期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50期  下一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健 发布日期:2023-06-08 10:57:44

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分享主题为《“小鬼”也当家》的家长专题讲座,学生们也一起参加。在“我在家中就是小主人”环节中,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说:“家里人生病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我就是家中的小主人。”我问:“能具体说说吗?”女孩说:“最近,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亲子游学活动。妈妈晕车,我就边照顾妈妈边游学。老师提出帮助我一起照顾妈妈,我婉拒了。因为我觉得,照顾妈妈是我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情。”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啊,有些困难必须自己面对,敢于担责,才能解决问题。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正是在这些点滴小事中慢慢形成的。应一些家长的要求,课后,我们邀请该女孩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一场沙龙活动。在家长的迫切追问和女孩的沉稳应答中我们发现,她的担当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已经内化为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沙龙活动中,女孩的母亲这样说:“从上幼儿园起,孩子就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现在五年级了,她能在周末打扫卫生,会和家人一起做饭,与我们商量和制订出行的计划。如今女儿就是我的闺蜜,什么事情都可以一起商量。”


女孩母亲的家庭教育方式启发我们: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是教育的一部分。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应和孩子一起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不断激活孩子的思维,引导其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心理学家认为,在引导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家长应明确界限和分工,避免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内耗现象。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敢于承担任何后果的勇气。


一、共商,划分责任清单


从个人到家庭,每个孩子都在渐进式发展中成长。由负责自己的卧室卫生到负责客厅卫生,从照顾卧室的绿植到给家人做一顿饭……在责任划分和协商中,让孩子承担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共商,是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过程。让孩子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是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使其逐步学会在承担家庭责任中认识自我、认可自我、发展自我,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共商中倾听,在倾听中选择,在选择中坚持自我。


二、激励,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承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情绪积淀还是负面情绪的积累,取决于家庭教育中的常态氛围,尤其是家庭日常氛围。在鼓励性的语言如“这事给你做,我放心”,以及不信任的语言如“小心点,别搞砸了”中,很明显,前者更能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激发其积极能量。心理学认为,一个经常被肯定的孩子会不断释放正能量,内心充实,能够体验到家庭的归属感和个人的价值感。


三、示范,责任感的代际传递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研究表明,培养勤奋感的最佳时期是6至12岁,父母在承担家庭责任过程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责任承担的认知。父母只有把承担家庭责任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让爱家、爱生活成为常态,才能向孩子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使其明白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责任,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反之,如果父母在承担家庭责任时表现消极,就很难让孩子在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表现积极。父母的稳定情绪是一种隐性的示范力量,不仅能增强自身的担责意识,而且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在物质生活富足、精神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和父母一起分担家庭责任时的幸福感有利于激发孩子潜在的积极力量,既可以强化其家庭归属感,又可以增强其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那就让我们从家庭教育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行动去影响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