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8期 总第6285期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8期  下一期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尚燕燕 发布日期:2023-05-06 14:12:4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体制和课堂架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课标背景下,探寻高效教学新规律,构建高效新课堂已经成为各阶段、各学科的共同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内在需求,探讨具体的构建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打破传统师生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构建的核心要点之一就是降低师生沟通成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教材和历年考点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所学知识固定,且理解程度各有不同,学习需求和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上,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课堂价值导向,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求知欲。其次,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应联合学生一起挖掘语文知识宝库的更多可能性。


例如,小学部编版语文低年级课本中含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寒号鸟》《坐井观天》《揠苗助长》等,这些课文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熟悉新词,但其本身蕴含的寓言哲理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占比较低。这些富有趣味的寓言哲理是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其去理解、总结、分析寓言故事,以此满足求知欲,激发自主学习欲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很好地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潜力,将教师身份转化为答疑者而非规则制定者,既保障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资源展示手段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更新。对抽象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来说,图像和视频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媒介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逐渐普及,将多媒体设备引进常态化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实现。所以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上,教师可以通过音频、图像、视频的形式,丰富课堂资源展示手段,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多维度展现教材内容,达到多感官教育的效果,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含有《飞向蓝天的恐龙》《新奇的纳米技术》等说明文,以及《猫》《白鹅》等经典记叙文,这一类文章描写生动细致,写作技巧和用词手法非常值得学生借鉴,但往往会因为教材资料不够具象化,导致小学生难以将文字描写和现实情况相匹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入音频、图像、视频,打通学生联系文字与形象的认知壁垒。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引入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授课,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表达意识有现实意义,能帮助学生实现多维度发展,满足了高效课堂的需要。


三、扩展阅读教学占比,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学习能力的综合要求取代了传统教学大纲作为学科的教学总则,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板块。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占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阅读教学的扩展需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脱胎于教材,要有足够的教学意义。


例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有经典篇目《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将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章节化为了白话文收录进教材。教师可以此为基点,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四大名著,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选择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半文言文版作为阅读素材,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初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意识,有助于学生后续的文言文学习。


在阅读教学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读后感和阅读日记,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辩论、制作相关作品展示等活动,丰富阅读教学的反馈机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


本文主要从教学主体、教学方式、核心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总的来说,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主体是开展教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明确新时代教育正确道路的基石;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倡的课堂尝试,有助于现代课堂建设;核心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措施,需要形成长期的、统一的教学制度。


对小学语文课堂而言,“高效”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学内容的轻量化分配和新课标配套的“双减”政策,表面上都让“高效”变成了可行的目标,但是新课标的真正要求还是以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为导向。对小学语文而言,寻求内核的高效传授,才是构建高效课堂中真正需要教师去思考的内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