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A3:E教江苏•应用推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8期 总第6285期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8期  下一期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工作经验分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3-05-06 14:05:57

2022年4月以来,江苏等9个省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经各地各校推荐,共遴选了体现江苏特色、有创新、可复制的43个典型案例,其中试点中小学典型案例14个。近期本版将陆续分享省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应用案例,以期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实践举措,切实提升试点工作的成效。

 

无锡市江南中学

指向初中高质量在线教育的实践探索


无锡市江南中学是无锡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初中,有着扎实的信息化办学基础。近年来,学校在线教育基础环境取得了飞速发展,三个分校(通扬、阳光、新城)全部实现校园内全光纤网络及5G网络全覆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了 具有江南中学特色的初中高质量在线教育实践样本。


学校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基础教育在线教学的规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模式和方法,探索如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针对不同场景的智能学习环境,重视分享和推广“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形成线下学校和线上“云学校”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江南云校,最终达成学校培养“坚定的爱国者、勇敢的攀登者、活泼的创造者”的育人目标。


一、建设江南云校,为在线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创新探索


线上云校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建设泛在、沉浸式的智能教育环境,打造学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同体,探索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江南云校是基于现代智能化设备,将学校优质的在线资源、直播平台等整合在一起,并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及创新育人方式融入其中,传播共享学校优质资源,最终形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线上云校。


学校鼓励教师们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锡慧在线”等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平台的线上录课,教师在进行公开课展示时也会将课程录制下来。云校课程资源覆盖全体学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学校已经连续三年在暑假期间面向全体初一新生开设了小升初线上衔接课程,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与生活。


学校不仅使用录制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学习,还利用直播平台开展在线辅导课程,让江南云校做到既有互动课堂又有线上辅导,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为了江南云校能够更方便地辅助教学,学校大力推进现代信息化设备进校园,为三个校区的教室引进了智能化设备。同时,为进一步打造江苏省自然科学基地,学校升级了理化生实验室的设备,并组织教师学习使用智能一体机中的教学软件。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教师们使用云平台进行教学直播。


学校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大课表体系,包括国家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学科拓展课程、青春成长课程、学业发展课程、云上课程以及“融”思政课程,将校内校外资源、线上线下资源融会贯通。在课程育人方面,确立“生命关联”的课程,打通线上线下的壁垒,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在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多级”评价机制,不以唯一标准评定学生,从多方面多维度关注学生的青春成长。


二、搭建硬件媒介,为江南云校的实践提供高质量的设备支撑


1.基础硬件媒介方面


三个校区所有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都已升级为多功能一体机,统一安装了智能照明系统以及智能扩音系统。除此之外,还建成十个直播专用教室,配齐全套录播设备,与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结对互动课堂直播、展示课直播、校际间研训等活动。


2.拓展硬件媒介方面


学校在省内率先建成了以理化生地四门学科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展示中心,升级了AI赋分智能系统,探究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的数字化仪器都已装备到位。


三、探索软件应用,为江南云校提供高质量的传播途径


学校利用校园云平台打破了校内的时空约束,三个分校的教师能够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教学展示,能及时与其他校区的教师共同研讨新课标、确定教学计划。同时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相关课程,利用大备课活动进行学习,了解并学习不同学科的新课标解读以及实践展示课,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学校连续三年通过校园云平台对全市进行以“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主题的生命课堂教学、以“基于课程融合·提升综合素养”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下‘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探索课堂教学形态’”为主题的对外课程展示及研讨直播,将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江苏省初中自然科学学科基地、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学校还利用信息化设备,落实“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课堂,为无锡市乃至省内外学校师生提供线上点播课堂及课后作业辅导。各类教学软件的应用,承担起了硬件与理念之间的桥梁,是线上教学实践落地的重要媒介。


四、转变育人方式,为江南云校提供高质量的育人课程


江南中学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文化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师生高质量发展为旨归的当代初中高质量教育校本实践体系,引领学校教育综合转型改革,并通过多维联动、逻辑建构,将管理、课程、教学、评价与师生发展融合在一起。


1.构建“大课表”,实现课程内容的融通


江南中学针对“双减”后的校园现状,统整课内课后教学活动、校内外资源和学生多样化需求,建构一张“大课表”,全面落实“学足学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云上课程是“大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其内容涉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智育课程、思政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


思政课程方面:学校从全环境育人的角度形成网络思政教育推手,积极探索新型“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通过各种便携式智能设备联系在一起,推进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有效衔接,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时空限制,使思政教育“活”过来,提升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智育课程方面: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录课活动,形成具有江南中学特色的“空中名师课堂”。省市级层面上,从2020年起至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录制课程500多节。课程内容一经播出就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层面上,学校教师几乎全员参与校内课堂录课活动,内容既有国家课程也有学科拓展课程,录制各类课程视频近300节。


体育课程方面: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专属锻炼计划,使用多种媒体手段,拍摄制作动图、微视频,解析动作要领,发布至学校官方公众号,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锻炼身体,还能够在家中得到科学的指导。学校为打造智慧体育课,引进体质健康测试器材,包括仰卧起坐测试仪、跳绳测试仪等,为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测试完成后生成的体质测试报告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有助于根据班级特点展开差异化教学。


美育课程方面:美术教师以“中国山水画”“工笔画”为主题,提升学生审美认知力与创造力;音乐教师在线带领学生练习青春舞曲基本动作,学习吹奏《帕米尔的春天》,领略舞蹈和音乐的美。学校积极倡导家长每学期带领孩子欣赏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艺术展览、参与一次艺术活动的“三个一”艺术素养提升活动,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劳动课程方面:教师联手家长,把家庭变作劳动教育的“训练场”,开展“家庭小厨师”“理家小能手”等线上评比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劳动实践兴趣和特长。


2.确立“生命关联”课堂,实现育人目标的融聚


学校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渗透“爱国”“勇毅”“创造”等思政元素,凸显学科思政及“教书育人”的融聚,建立起学科与学生生命成长需求的内在关联,构建出“浸润生命”的课堂教学实践新体系,既应用于线下教学也应用于线上教育。


(1)思政融入学科,挖掘学科思政元素


学校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将思政育人有机融入课程育人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校优先提升全体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素养,在学校内部形成各学科普遍参与和协同运作的“大思政”格局,打造各学科独特的思政育人宣言。


各学科教师以学科课程为载体,以校训为航标,集中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努力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将“育能”与“育人”相结合,让思政课程成为有温度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接收,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创新教学场域,形成生本位课堂


依托江苏省初中自然科学基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教师在自然学科展示中心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主题式教学或项目式教学,内容既有单学科又涉及跨学科,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既有线下又有线上,形式更加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视野下的深度学习。


教师运用当今前沿先进理念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智能化运算平台,在不改变实验室仪器和操作习惯的前提下,利用AI赋分智能系统开展AI实验教学,让真实教师与AI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双师型”课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自我理解—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应用”的学习方式。


教师将让每个进入数字实验室、探究实验室的学生利用数字化仪器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从课本知识走向课外拓展,从定性走向定量,让学生在真实的数据下,分析实验,认识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进一步引入智能化体育设备,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海量的数据存储及强大的云端分析平台,精准地分析学生体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质训练,让学生更加科学地锻炼身体。


3.建设“多元多级”评价机制,实现学生成长的融汇


学校利用智学网、极课大数据等平台对所有学科的随堂练习、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组卷、制卷,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出题质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减少出题错误,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智能化评价,摒弃唯分数论。


学校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智能挖掘的质量需求评估—基于大数据的质量风险检测—基于证据的质量精准改进”三级架构,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纵向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积极创建“青春履历”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利用大数据及时进行记录,根据“谁主导谁记录”的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立体评价,最终通过大数据全面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


未来,江南中学将不断进行初中高质量在线教育的探索,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优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信息互联,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

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抗击疫情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生效,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022年,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积极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依托“心理健康”专栏的强大功能与丰富资源,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常态化教育,帮助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与压力;为教师赋能,抗击工作与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专栏目前有四大板块,学校充分依托其中的“心理微课”“心灵驿站”和“援助热线”三个板块展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心育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心理微课”赋能心理课程开发


依托“心理微课”板块资源,学校积极开发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中小学心理微课内容包括疫情下的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学会学习、生命与成长,共60多节课。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委员结合该课程资源设计学校心理健康基础课程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登录平台网站观看微视频。


作为2022年新上任的一名心理教师,李老师积极利用该网站内的心理微课资源,及时调整备课内容,从情绪调节、亲子关系、青春学习力等方面汲取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学内容,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李老师在居家隔离期间也一直坚持工作,他让学生登录平台观看心理微课视频,并做好笔记、写下心得。


本学期,李老师为各班的心理委员组织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培训活动,并指导心理委员们在班级内组织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初次尝试,李老师除了教授方法,也积极指导他们登录平台观看心理微课,争取在别人的微课中找到自己的思路。心理委员们每周需要填写一张“班级心晴记录表”,向李老师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除此以外,其他学生也会经常主动找李老师做心理辅导。结合记录表和心理辅导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在线下心理辅导的基础上,李老师会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平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微课进行学习,寻找缓解心情的小妙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心理调节的方式很新颖,效果也是非常好。


二、“心灵驿站”赋能师生心理成长


借助线上“心灵驿站”,学校师生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其中,“心理树洞”和“抗疫居家指引”是学校试用的两个栏目。


“心理树洞”是一个“吐槽树洞”,为师生提供情绪宣泄的窗口,大家可以匿名登录网站并在网站上倾诉、发泄。同时,这也是学校了解大家心理健康动态的窗口。2022年9月开学的第一堂心理课上,李老师向所有学生介绍了“心理树洞”网站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门口的“心理信箱”,鼓励大家积极“吐槽”。两个月间,共有二十几封来信。学生们表示“心理树洞”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当他们和父母吵架、和朋友闹矛盾或者是考试考砸了不知道怎么办时,“心理树洞”就是他们最忠实的倾诉对象。因为是匿名,所以学生们一点儿也不用担心。


“抗疫居家指引”是专门针对防疫抗疫设立的,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提供自我调适、缓解不良情绪的心理指导栏目,包含情绪调适、学习效率提升、生活适应、亲子关系调节等。2022年11月,因为所在小区封闭管理而无法正常到校上学的学生普遍增多,由于不能参与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这些学生担心跟不上节奏,逐渐产生了焦虑心理。此时,为了缓解学生们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居家学习的环境,班主任每天都从“抗疫居家指引”栏目中选出一篇文章单独发给居家学生的家长,指导家长依据文章内容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比如《长时间不能外出,感到烦躁怎么办》《身边有感染病人,感到非常害怕怎么办》《感到在家自我管理很难怎么办》《家里环境不利于学习怎么办》《不能与同伴在一起怎么办》等。家长也积极配合,和学校统一战线,共同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援助热线”赋能师生心理安全


“援助热线”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可靠的心理援助渠道,确保了师生心理安全。除常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519-96111以外,师生或家长还可以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心理健康”专栏中的“心理援助”拨打热线电话,也可以扫描微信二维码或者进入微信小程序,选择AI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知识科普学习等服务。学校将该心理求助渠道和常州市心理热线一起写进了学校每期的心理健康公众号推文中进行推广,倡导教师和家长广泛转发,希望更多的师生和家长朋友们知晓心理援助热线的存在。目前,学校已有三位教师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用微信小程序完成了AI心理测评和“心晴之旅”,并查看和学习了许多心理科普知识,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改善。他们表示在工作高压下,终于用一种极为便捷的方式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总之,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丰富,在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常识普及等方面为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些资源的助力下,学校师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特色、重过程、有成效,我们期待后续有更大的突破,同时也期待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未来能够建立心理咨询案例展示、咨询督导、校园心理活动建设等栏目,为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赋予更多的正能量。

 

 

南通市如东县友谊路小学

依托平台,营造成长新生态


2022年,南通市如东县友谊路小学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自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出以来,学校迅速行动,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坚持以“和合共生”为校训,以“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育人,取得了良好成效,构建了智慧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生态。


一、以“智”赋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学校深刻领会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应用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平台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网络研修,直击新课程改革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研修板块。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学习培训活动,研修内容直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贴近教学实际。大量鲜活的教学课例让教师们受益匪浅,课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引发了教师的深层次反思。


2.专家引领,探索教学新模式


为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活动。活动邀请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亚群、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电化教育科副科长樊旭峰分别开展相关讲座,引导教师利用平台资源探索教学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3.线上教研,促进专业化成长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研修课程。学校各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教师集中观看并学习网络云平台专家讲座,以平台资源为核心优化教学资源,指导开展教研、备课、授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优化作业设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借“智”增效,助力“双减”行稳致远


1.加强培训,实现常态化管理


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教学、教师研修等内容,各学科组开展常态化在线教研活动,会同骨干教师打磨教学内容,指导提升教学效益的方法。学校结合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开展新课程、居家学习等研讨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着手构建校级组织框架,成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校级领导小组,由校长马秀梅担任组长,分管校长和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学科主任和教研组长、班主任为组员,全力保障平台的有效运营,目前已实现校级常态化管理。


2.巧借平台,助力学生成长


丰富德育活动 学校少先队利用晨会和班会时间,结合平台的“德育”板块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红船”“长征”“为人民服务”等视频;学习“生命教育”“预防溺水”“意外伤害”等课程,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传统节日,观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视频,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手工”等课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开展自主学习 学校着力开发“友思课堂”,构建“先学、试学、研学、共学、延学”五步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把平台优质课程教学中的各学科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补充,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采集作业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进而实施个性化辅导,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根据主题内容,作业设计兼顾体育、音乐、美术、童诗创作等,并分类表彰优秀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课后服务 为有效推进“双减”工作,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指导教师引入平台优质资源,以双师课堂模式进行课后服务。平台的课后服务资源更具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借助平台的优质资源实现普惠共享,极大丰富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内容。此外,平台资源与学科相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校的课后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助力线上教学 疫情期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重要工具。学校组织学科教研团队利用平台对线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后反馈等进行集体研讨,科学制订居家服务菜单,科学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同步课程准备,同步班级授课进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互动答疑”功能,组织各学科教师每日在线答疑,定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在线答疑,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业辅导。


三、汇“智”聚力,激活党建发展新动能


1.以“屏”为桥,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化


学校党支部充分运用平台上的数字化资源,积极开展党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书记、委员带头研读并展开交流,利用主题党日创新形式开展微党课宣讲。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云资源平台为党员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鼓励教师在“学习强国”“党员大学习”上竞赛答题,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郁学习氛围。


2.和合联动,共建校社“三全”服务化


和合共通,学校党支部结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理论宣讲与文明实践,致力于共建校社“三全”服务化,打造社团合作、社区合作、社会合作的党建共同体。借助平台,通过“党建+学生社团”模式推动党建与学生社团活动深度结合。学校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资源共享、互助共建,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并联合社区与校外辅导员携手开展红领巾研学流动课堂。


3.融合共生,提升信息素养持续化


学校结合实际,巧妙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校本化的教师智慧党建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着力点、创新点,创新网络时代党建宣传工作途径,提升学校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效性。


悦享教育,智创未来。学校将继续学习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共建共享新模式,让平台深度赋能学校发展,为师生的成长打造多元化的文化生态环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