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E教中国•本期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6期 总第6274期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6期  下一期
智慧教育,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曹培杰 发布日期:2023-04-06 15:13:53

智慧教育的内涵阐释


智慧教育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对学术研究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利用智能技术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让万物互联、世界互通,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二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三是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破除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释放学校的自主办学活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总之,人工智能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机遇,智慧教育的广泛开展将成为教育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过去,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个教师、一群学生造就了过往几代人共同经历的相似的教育形态。今天,这种教育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智慧教育成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一、教育环境数字化:泛在智能的学习空间


1.智能敏捷的环境设施


如今,校园是一个开展教学的物理场所;未来,校园将变成万物互联的智能空间。人工智能把冷冰冰的机器设备变成充满温情的“私人助理”,通过不断学习人类的行为和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辅助策略,帮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个性化学习。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度、光线、声音、气味等参数进行监测,自动调节窗户、灯具、空调、新风系统等相关设备,主动响应校园安全预警,保障学校各系统绿色高效运行,为学生创设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是借助情境感知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捕获学习者的动作、行为、情绪等方面的信息,精准识别学习者特征,全面感知学生的成长状态,提供学习诊断报告、身高体重走势图、健康分析报告等,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供量身定制的最优学习路径。


2.跨界融合的学习场景


长期以来,学校的学习空间一直延续着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为了更好地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未来的学习空间将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所以,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要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把整个社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大课堂。


跨界融合的学习场景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把知识学习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学习,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或企业学习,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二是建立实践共同体,加强学校与产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获得真正的本领。


三是技术增强的泛在学习,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将虚拟场景融入真实世界,或是将真实场景融入虚拟世界,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微观世界、感知抽象概念,使学习变成一种丰富情境下的亲身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与交往空间,校内外无缝衔接,支持学生开展随时随地、贯穿终身的学习。


3.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未来学校的课程将突破校园的限制,加深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生活的联系。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课程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可能是农民、医生、商人、工程师、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任何有专长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师。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既可以选择线上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课程,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的课程。此外,各学科之间也相互融合,通过序列化的问题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视角、思维和知识体系。


二、课程教学个性化:普遍适切的因材施教


互联网时代,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实践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未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自己的流程来学习。


1.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数字化将会创设一种灵活弹性、充满活力的教学组织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近年来,在线教学受到学校的普遍关注,为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关键支撑,但教学组织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点不是支撑“统一化讲授”,而是促进“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从“技术导向”转向“学习导向”,打破班级、年级、学科的界限,探索形成全新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


2.融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创新课堂形态,从班级授课走向自组织学习,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建立跨班级共享教师、跨学校选修课程、跨区域协同教学等机制,打破原有的固定课时安排,实行弹性课时,形成新型课堂形态,开展探究式、游戏化、项目式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精准个性的学习支持


基于大数据实现学情分析,精准推送学习资源,通过人工智能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情诊断,通过知识图谱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全面全程的学习评价


过去评价学生更多的是看考试成绩,未来评价学生则是看他们的综合素质,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以及突破原有框架的创造力,利用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技术手段,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撑,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实现反映成长的动态评估。


三、教育治理精准化:精准智能的管理服务


教育治理不再是原来自上而下的课程制,未来将会变成精准智能的管理服务。一是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基于教育大数据、人机协同的群智决策系统,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在决策的过程中,从基于经验逐渐转向基于数据。二是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实现教育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给学生、教师,甚至是全民提供普惠性、便捷性的公共服务。三是系统集成的业务协同,打通管理系统、教学系统以及课程系统,使其完成业务之间的无缝衔接,利用大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向善向美的伦理规范,让师生拥有自主决策权,未来技术的应用将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人才素养


通过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个性化课程构建、精准化教育治理全面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期培养更加适应未来变革创新的时代新人。


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人才应当具备以下四大素养:一是扎根时代的价值理念,有本土价值认同感与责任担当,兼具跨文化理解能力;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意识、计算思维、网络安全意识、社会情感素养等,即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数字素养;三是主动变革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四是贯穿始终的学习能力,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终身学习的动力、个人发展规划的能力等。


智慧教育背景下,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范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等。数字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育正是应对未来劳动力需求变化的选择。


智慧教育通过教育环境数字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育治理精准化,构建面向人人、适合人人、更加开放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具有价值信念、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