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45期 总第6269期 2023年03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45期  下一期
巧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娜 发布日期:2023-03-24 14:44:04

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二者不断融合、发展、延续,构建起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新一代年轻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将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字化技术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一定要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目标,回归学生实际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让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真正赋能课堂教学。


一、巧用数字化技术,让抽象的德法情感生动形象化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承载着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容易变成单调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利用视频、图文、音频、白板、程序端等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师的教学设计直观丰富、灵活多样地呈现给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求知欲望会大幅提升,对新知识的认知会更加快速准确,思维方式也能够得到拓展和延伸,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四个板块之间先地理后人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接着学习家乡丰富的特产,最后分享自己佩服的家乡人和家乡人的特点,获得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从而产生浓浓的荣誉感。


为了让三年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教师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到的事物、景物和人物入手。但是课本中提供的材料很多都不是学生了解、熟知的领域,他们会提不起兴趣,导致课堂气氛低沉。


因此,笔者在教学前搜集了大量溧阳本地独特自然风光、特产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展示,学生看后立马活跃起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写导游词介绍家乡,课堂气氛随之达到高潮。学生说起导游词来头头是道,对后面教师设计的“家乡连连看”游戏更是热情高涨。如此一来,书本中提到的热爱家乡的情感要素也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了。


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直击心灵的情感共鸣,而数字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则能够满足这种活动性需求,使得课堂教学既有“乐”又有“趣”,既有“声”又有“色”,这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二、巧用数字化技术,让繁杂的德法理论简单浅显化


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具有传递信息量大、画面感强的特点,它可以使教材内容中某些繁杂的德法理论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节省了教师对一些基本理论的分析和阐述时间,也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交流、讨论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障。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观看规则视频导入教学,在鲜活直观的生活事例中理解什么是规则。利用希沃白板互动游戏——向视频中的正确规则“点赞”和向不正确规则说“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抽象的规则概念通过数字化媒介灵动可感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导入警笛声和警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小红帽”的动画故事视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技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生命观。


又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时,笔者通过希沃平板创设“摘苹果”游戏:帮父母做一样家务活可以得到一个苹果,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帮助父母做过哪些家务,可以得到几个苹果。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做家务的数据,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巧做家务,重点指导劳动困难的学生学会巧干家务的方法和规则。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大PK”的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于生活实处培养学生热爱家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师在研透本学科的特点之外,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化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准数字化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融合点,把人文精神和学科要素通过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和探究,把道德与法治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从而乐于在实践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三、巧用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去培养、去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清新空气是个宝”时,笔者课前通过C30智能教学端向学生发布导学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所生活的区域进行空气质量小调查,记录一周的空气质量,探究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现象。学生完成后在C30智能教学端提交图片与文字。学生完成导学单后,笔者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这一课前调查探究式的作业,引导学生课前运用C30智能教学端搜集资料、实践调查、思辨探究等方式自主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主动了解并关心本地空气质量,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清新空气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起到了奠基作用。


四、巧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调动了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可互动性和实操性,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有机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技术,充分发挥视听结合、手眼并用以及模拟、反馈、合作和个别指导的新型教学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碰撞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可感的特点赋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因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地共情、明理、导言、践行,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和践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