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如东县丰利镇一校一品特色办学结硕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薛 标 发布日期:2010-12-20 16:44:11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没个性,学生也难有个性,没个性就没创造力、竞争力。有特色才有出路。”他的《新教育之梦》中为我们描绘的“理想学校”,无不是极具特色的学校。目前,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理念、创建特色教育,已成为不少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主攻方向,如东县丰利镇中小学校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的出类拔萃。近年来,这些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并以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良好的学生素养、出色的办学校绩为学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乒乓课程显学校特色  艺体活动促学生成长
     在课间走进石屏小学校园,你会看到这里和其他学校迥然不同,满校园都有学生在练习乒乓球。有的对着墙壁练习推挡,有的在球桌边挥拍比赛,孩子们的乒乓身影已成了石小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石屏小学以乒乓球传统为基础,建设乒乓文化,开发乒乓课程,打造乒乓特色,用乒乓精神砥砺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健康快乐的乒乓少年。
     石屏小学生人手“一拍一球”,以每周一节乒乓课程为载体,以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为舞台,体验乒乓球运动的魅力,享受小乒乓带来的大快乐。
    石屏小学“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在普及中发现人才,在提高中培养人才”,创设了“三一”训练基地。每天早练体能、午练技能、晚练实战,每周三下午进行实战比赛,十几年来一如既往。石屏小学就是凭着这种“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精神,从无为到有为,用一次次的县级冠军,让这所规模不大的小学,成为县内知名的乒乓学校。
     创建乒乓球特色是石屏小学的追求,但不是石屏小学的最终目标。在走向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石屏小学已看到了美好前景,这条路虽然还很长,但他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百年老校与珠算牵手  莘莘学子和快乐同行
     1997年秋,百年老校丰利小学开始了“珠心算”的实验教学。就这样,一个新事物,让沉寂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思维在开发右脑的尝试中活跃起来。通过三年努力,该校“珠心算”实验教学已独具特色。2000年,南通电视台播出了“珠心算”实验班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实况。学校珠心算教练组被评为省市优秀师表群体。自此,“丰小神算子”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
     为使珠心算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研组老师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珠心算新授课和练习课的教学新模式,有效促进了珠心算的课堂教学发展。
     十年来,油印练习题算不清用了多少纸,老师批改过的练习题也不知装了几大箱。为使珠心算的教学培训更有效,学生每进行一堂课的训练,教师都得精心备课外加认真把握,付出几倍于一堂常课的劳动。
     十多年的孜孜以求,终于结出了喜人硕果:该校连续十一年在省少儿珠心算比赛中蝉联“伯乐一等奖”, 获得省、市、县团体一等奖30余次,个人一等奖近250人次。2004年B组教练及三名学生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参加庆祝中马建交三十周年珠心算交流活动。2006年,B组学生应央视邀请,参与“魅力城市”与“让世界了解你”现场表演。2008年该校珠心算兴趣组学生分别为国家领导人吴官正同志和回良玉副总理做了珠心算表演,2010年,C组学生又为“世博会”各国代表团表演展示!
     珠心算,一颗闪耀着祖国历史文化光辉的教育明珠,让丰利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2010年,丰利小学成为南通市首批特色学校之一。


     风雨兼程创特色  陌上花开竞争春
     丰利镇初中是一所农村初中,因特长教师不多,优秀生源不足,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独生子女、留守子女多等原因,学校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但学校立足现实、上下一心,克服困难,在荆棘满途的路上开始了特色办学的征程。全员参与的丰富校园活动,让这所初中一年四季都春意融融。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每个周二、周四下午,每小组各有近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集中进行活动。小组分为排球组、篮球组、长跑组、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组、歌唱组、小记者采访组……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各展所长。
学校的“阳光地带”广播电台办得有声有色。电台工作计划全面细致,安排有条不紊。每周二、四,学生们都能准时收听到由自己采编和播音的电台节目。
     学校的“风帆”文学社也办得如火如荼。社员们积极探讨写作方法,努力写作投稿,并于各类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此外他们还出版了自己的社报《风帆》。在文学海洋里,“风帆”为学生们掌舵,带他们朝着心中理想远航。
     学校的排球队,定期训练,讲求方法,更是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来,每次参加县级比赛,男女排球均获县第一名。
     以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让丰利镇初中成为一所内涵丰富和特色鲜明的学校。在此过程中,学校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创建活动教育特色。一路行来,风雨兼程,却也是春光灿烂,陌上花香!

     音乐如诗歌如潮  春天播种秋收获
     作为一所只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的初中,丰利镇环港初中选择音乐作为特色办学方向,是一个大胆却负责的选择。事实证明,以音乐教育为载体,实现育人之目标是明智的。当年轻而优雅的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在音乐国度里徜徉时,薄薄的音乐课本就在他们的努力挖掘下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学习魅力。
     环港初中每一学生都有一件在学的乐器。乐器共3种:竹笛、葫芦丝、竖笛。为方便教学,一班级选择一种,这一提议受到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及大力支持。每天下午活动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音乐训练为主的各类活动。音乐活动成为环港初中孩子们为校园增添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古代《晋书·乐志》里说,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或许对于一初中生来说,音乐影响并没那么大,但不可否认,音乐有丰富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思维力的作用。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学生的五官、四肢会逐渐变得灵敏协调,性格逐步变得大方、开朗、热情。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县镇级歌咏比赛、三独比赛和校园艺术节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其他歌唱活动中也表现突出。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坚信今天播下的音乐的种子,会在这些海边少年的心里发芽开花,明天的他们将扇动着音乐翅膀,自信飞翔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


     排球增添学校活力 运动振奋学生精神
     为了在教育新政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丰西小学从实际出发,以“一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宗旨,确立了“以排球活动为载体,促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特色建校目标。
     排球活动不受器材、时间、空间的制约,简便易行。一只排球又可以从一年级一直玩至六年级毕业。由于其显著特点,该运动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喜爱。但作为一所条件略显困窘、只有一名体育教师的学校来说,把排球作特色建设,还需要颇多勇气。但1998年,丰西小学开始了排球特色的实践,并坚实地走向成功。
     目前,该校学生人手一球,全员参与已成为学校一大亮点。每天课间,每堂体育课,下午课间活动课,从晨曦初露到彩霞满天,学校操场上随时可见孩子们尽情享受排球乐趣的身影。
     这所学校学生只有160名,校排球队有球员就有20多名,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8。就是这样的生源基础,他们仍在近年县市级比赛中屡次获奖。2007年该校还被评为南通市排球传统学校。
     对丰西小学来说,排球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它在锻炼学生过程中,也塑造了教师。将拼搏向上、团结协作、不甘落后的精神融入到师生心灵深处,那么,特色文化就深入到了人的精神领域。


     诵读经典创特色 厚德明智育新人
     面对众多学校丰繁的办学特色,用什么特色来树立学校品牌,形成特有的学校文化,一直是凌河小学苦苦思索的问题。近年来,他们选以“诵读经典,厚德明智”为目标,带领孩子徜徉在经典诵读的海洋中,致力于营造书香和诗意校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凌河小学的经典诵读从“六个一”开始,每天一诵:早晨到校后,用十分钟时间诵读一首诗;每班一报:班级黑板报开辟经典诗文阅读专栏,介绍经典、推荐诗文,引导诵读;每周一歌:每周唱一首经典古诗文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艺韵诗情;每周一课:在地方课程安排一节课,专门用于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每学期一评:每学期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每年一节:每学年一次“小银杏”读书节,以“诵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经典的浸润。
     诵经典、写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现在已成为凌河小学经典诵读的主要形式,为了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他们每学期都组织相应的比赛评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的诵读激情。
     为使校园一草一木都能寄寓诗情,《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古诗歌作品走上了草坪、花圃,来到了楼梯、橱窗之上,校园音乐广播也播放着由古代诗歌谱写的音乐。诗文经典,已成了学校的背景,漫步校园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如今,经典诵读已成为凌河小学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小银杏”读书节。2009年该校还在市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学生在诵、唱、演经典中陶冶了情操,修养了个性,享受了成功喜悦。诵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许多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了文章。如今,诵读已成为孩子们每天的“惯性动作”:晨读时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午孩子们静心捧读的身影、课间随着校园音乐响起的经典诗文歌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