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潜能 生物课堂中的“诗、情、画、意” 用影像留住青春让博客记录成长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用影像留住青春让博客记录成长
来源:常州市青龙中学 作者:王庆霞 发布日期:2010-12-20 16:07:05

     又到一年初三时,因为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急需要做的事情便是了解新同学。回首前几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形,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曾经的快乐童年和青葱岁月也跟着我的记忆一点一点模糊,直至难以追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注意到办公桌镜框下压着为数不多的几张毕业合影,于是我便产生一种想法,能否把孩子们珍贵的中学学习生活用影像材料或网络文字记录下来,将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定格。
     相机——捕捉成长的每一瞬间                     
     迈出第一步:从学生报到的那天开始,我便把相机带在身边。当把捕捉到的镜头在班会课上给同学们展示时,他们都兴奋极了。这以后,我就慢慢留心起来,凡是学校或是班里有重大的活动,我总要记着把录像机和数码相机带在身边。
     挖掘拍摄素材:每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值得拍摄的活动很多,学校有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活动、运动会、文艺演出、学科竞赛颁奖等等大型活动,也有班级里的常规活动,例如班干部竞选、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有时,在课间活动、上课发言、餐厅用餐、校园行走以及与教师一起活动的镜头等都成为拍摄的好题材。
     培养拍摄助手:在我的影响下,我们班里出现了一大批小摄影师,一到有活动,就提醒父母把相机送来,咔嚓咔嚓拍个不停,还真拍出了不少好照片。到了后来,热心的家长也参与进来,把拍到的好照片送来和全班一起分享。
     分享精彩瞬间:照片拍摄完毕后,就有一个汇总整理的过程。把所有的电子照片归类到各个文件夹,并给每个文件夹取一个特殊的名字,并注明拍摄的时间与活动内容。把每个学期的活动配以《时光机》等类别的音乐制作成光盘,分发给每个同学。并请同学们不断充实影集内容,选出自我认为经典的照片,按照具体的活动主题定期在教室里的摄影天地栏目里展出。
此项活动意义:
     一、学会珍惜。初中时光是孩子们身心发育迅速的一个时期,从进校时的毛孩子到毕业时的初长成人,这些成长的痕迹都被照片记载,孩子们在体味成长的喜悦时会发现原来时光飞逝,未来的日子一定要好好把握。
     二、感受尊重。镜头成就了孩子们的明星梦:原来我也可以这么上镜!在镜头中捕捉到自己,在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三、促进和谐。积累照片的过程中,全班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留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因此,每次举办活动时,大家都会使出全力为班级出谋划策,争取把活动办得最好。
      博客——留下成长的每个足迹                 
     “阳光地带”是我为所带班级建立的博客,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博客建立至今,人气一直很旺,孩子们争相给这个“家”添砖加瓦:链接学习网站,给大家推荐美文。而最多的,还是在这里展示才华、倾诉心事、诉说情感。
     “班级影像”栏目记录成长瞬间:此栏目是班级的相册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由我与同学们共同上传,它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师生在一起的一段段美好的经历,尤其是学校大型活动的视频,可以自己反复地看,从中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
     “师生交流”栏目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也是一个交流版块,比如老师在交流版块留下一个主题,让同学们去留言,去讨论。
     “家庭天地”架起一座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桥梁。每到周末,我便让学生和家长一同走进此栏目,回顾和了解一周来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阳光地带”为学生们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多向交流的网络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架设一条沟通的桥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在数码时代,正是影像与博客这些新型的德育途径所创造出优美的风景与和谐的氛围,让心与心的距离不再遥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