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网站上,一篇名为《来自涟水的深情回忆》的文章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篇由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吴全芬校长做序的文章,详尽地描述了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和涟水县南集镇中心小学在“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中结下的深厚友情。
机缘巧合,2010年12月10日,笔者得缘跟随后标营小学的校长、老师们一行,再一次来到了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开展“手拉手”送教及捐赠物品活动。活动中,该校王璟、李东红、徐芸三位老师,为南集镇100多名老师送来了三年级数学及二年级语数三节示范课,还送来了学校自编的教科研成果集《阳光下的微笑》180册、“手拉手”活动纪念品教师用保温杯66个、师生捐赠衣服1486件、鞋子88双、书籍1076本。这次活动,再次拉紧了两校师生的手,拉近了两校师生间的友谊,为为期四年的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2007年8月开始,南京市后标营小学与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在之后的四年中,以吴全芬为校长的后标营小学先后安排了赵虹、李五红、张维、席源、窦玉军、易明燕、王敏等多名老师到南集中心小学支教,他们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可行的管理策略、最新的课改理念、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最好的教学资源带到了南集中心小学,为南集中心小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 办学观念得到改变,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积极帮助南集中心小学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开展帮扶活动。三年半来,后标营小学的领导多次来到南集中心小学,为南集中心小学的发展献计献策,帮助学校制定发展计划,把后标营小学的“微笑”校风引进南小。目前,以质量为中心,以管理为抓手,以效率为目标的全新的办学理念已经形成,且初见成效。2009年南集中心小学被评为市依法治校先进校,市现代教育技术装配示范校,获县教学质量、成人教育、宣传报道等六项先进单位称号。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饱含着支教老师的汗水。
二、教学资源得到填充,扶贫政策得到落实
后标营小学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村薄弱学校与城里学校的差距,首先是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三年半来,他们向南集中心小学先后捐赠电脑10台、图书6000多册、电视机2台,科研成果文集《春华秋实》《阳光下的微笑》多册和部分办公用品。另外,他们还组织学生为南集中心小学每年捐赠衣物超千件,为贫困学生捐款近5000余元和捐赠学习用品400多件。这些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为优化南集中心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水平。
三、教学理念得到定位,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提升。三年半来,后标营小学组织支教老师,引导该校老师学习现代教学方式,感悟新课标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支教老师作专题讲座15次,上公开课38节,深入课堂听课累计达450多节。特别是赵虹、李五红、张维、王敏、易明燕等老师的公开教学,能以新课标为准绳,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围绕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地制宜地上好常规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好评。在支教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该校周艳、陈云、周海军等老师在县优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四、办学模式得到借鉴,育人环境得到提升
后标营小学虽然办学时间较短,但是起点高、标准严、发展快,有自己的一套成功、规范、可行的办学模式。南集中心小学积极引入后标营小学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果。如引进后标营小学注重环境育人的做法,注重环境绿化、美化、香化、亮化、人文化建设;张贴多幅读书、励志方面的名人名言,悬挂百幅古诗词牌,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引进后标营小学“牵手好书,健康成长”的做法,注重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聪慧,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后标营小学的启发下,学校制作了多块“读书成果展牌”,得到前来交流学习的兄弟学校的交口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后标营小学先进的办学模式。
三年半来,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设备软硬件等方面给南集中心小学以全力支持,向上级政府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捐赠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吴全芬校长深情地说:三年半的官方支教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后标营小学和南集中心小学的友谊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今后两校之间的交流一定会更加的密切,后标营小学依然时时关注南集中心小学的发展,也欢迎南集中心小学的师生们经常到后小来走一走,看一看。
以下是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周祝君老师写给后标营小学支教老师富含深情的回忆文章。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记南京市后标营小学支教老师赵虹
赵虹老师是后标营小学的骨干教师,为了积极响应省政府“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活动的号召,她克服家庭困难,无悔地选择了支教任务,到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的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支教。
八月三十日,刚到南集中心小学,天气炎热,教师居住的小瓦房闷热不堪,赵虹老师不顾环境简陋,立即打开五年级数学课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九月一日第一节数学课起,她就主动邀请校领导及老师去听她的课。上好每一节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她执着的追求。2007年的中秋佳节,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一节课,放弃了回家。每天中午12时多,她就走进教室,辅导后进生学习数学,直到学生弄懂、弄通为止。
赵虹老师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她主动协助我校领导,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向南集中心小学的老师作公开教学,作教学讲座,深入课堂听南集中心小学老师的课,听后给予认真分析,指出改进意见。在南集中心小学一学期时间里,她深入课堂听课40多节,作教学讲座5次,上公开教学课4次。特别是她所上的《小数的性质》公开教学,听课的老师来自大东、徐集、黄营、北集和南集五个乡镇,人数多达200多人,得到了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增进后标营小学同南集中心小学相互间的了解,让后标营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得以运用到南集中心小学的常规管理中去,赵虹老师奔走于两校之间,促进两校领导、老师的多次互访。一系列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扶贫的落实,为优化南集中心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南集中心小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为了探索农村教育的现状,增强农村孩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赵虹老师还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南集中心小学周围方圆5公里以内的南集村(含桃元村)、范荡村、皂角村(含冯罗村)等村庄,都留有她的足迹。她所教的五(1)班数学成绩提升很快,由后进进入上游,成绩名列同轨年级之首。经学校和镇小教的多次调研,班平均分高出其他同轨班级5至8分以上。
在繁忙的支教生活之外,赵虹老师仍不忘科研兴校的道理,进行了课题《对口支援的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科研活动。赵虹老师在南集中心小学支教虽然只有一学期时间,但她奉献给农村教育的却很多。她那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南集中心小学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
无悔的选择 无私的奉献
——记南京市后标营小学支教老师易明燕
2009年2月6日,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迎来了南京市后标营小学第四批支教老师——易明燕、王敏两位老师。为了响应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的号召,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后标营小学的易明燕、王敏两位老师,积极报名,无悔地选择到苏北支教。易明燕是南京市后标营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在南集中心小学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涯中,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把自己的一腔热情无私地奉献给南集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
易明燕老师,承担南集中心小学的五(1)、五(2)、五(3)三个班级的体育课教学工作。每一节体育课,她都精心备课,认真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体育器材。易老师严格按体育课的结构去组织教学过程。她上的体育课,深得学生的喜爱。烈日炎炎,她带着学生在操场上上课,认真、规范地教给学生一个个体育要领,令学生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体育技能。
易明燕老师发现我校学生广播操做得有不到位的地方,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帮助我校十六个班级把新的第三套广播操进行逐班纠正,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经过她的指导,我校学生广播操水平大有提高。在镇小教组织的广播操竞赛中,荣获全镇第一名,并得到县局领导的一致首肯。
易明燕老师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支教,目的是使农村小学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她经常深入到别的老师的体育课的现场,指导他们如何上好体育课。她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给我校老师作如何上好体育课的专题讲座。从理论到实践,手把手地指导。
经过她的现场指导与亲身传授,我校老师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体育课教学知识,为全面提升我校体育课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易明燕老师是一位支教队伍中的好老师,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好老师。
链接——从2007年到2010年底,江苏省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遴选千所优质学校、万名骨干教师,与苏北农村千所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全面提升苏北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此项工程,是江苏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