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母爱 薪火相传 斯霞老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宁举行 第十五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 车模竞赛在张家港举行 字丑,谁之过?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4期 总第4118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4期  下一期
字丑,谁之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12-19 12:20:32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现在学生写的字真是没法看”“小学生也就罢了,大学生写的字跟身份可真不相衬”这样的感叹,念了多年书,最基本的字却还写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快写体教育的缺失是许多人字丑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郑晓华教授说。
     郑晓华在大学从事书法教育,发现虽然小学、中学都有写字课,但是成为大学生后其书写水平仍然很差。分析其成因,小学生中学生教的都是楷书,但是步入高二以后,学生需要做笔记的时候多了,用楷书就来不及了。大学后,若用楷书记笔记完全记不下来,完全不能胜任学习。从小学到中学,教育设计里面没有培养学生怎么样科学艺术地快写,书法里面的行书在中小学教育里面也没有。而国际上,英语、日语等都是学写字的最初就开始学正体和快写体了。

     学生最初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写楷体字,随着年龄变化,课业增长,写字训练却没有相应的发展和变化,到了高中、大学,多数人的字体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什么每天写的字不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行书或其他令人满意的程度?
     汉字的快写体行书和草书,都是经过几代人的揣摩、研究才形成的,怎样带笔才能又准确又美观,快写的时候偏旁部首要怎样写都是有章法的。但是现在课堂的书写教育并没有教给学生这一点。写的好看就写不快,写得快就不够好看,这其实并不只是当下人们的烦恼。民国时期,大书法家于右任感到汉字太难认难写,为了“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挥全族传统之利器”,吸收历代书法大家所长归纳出一种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标准草书”。《标准草书》一书在于右任先生生前就修订9次,印行9次。可惜的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这种在汉字书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字体并没在书写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只是在书法艺术领域才为人称道。

     在缺少快写体教育的今天,如何才能把字变好看,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事情,他们把眼光放到书法教育和书法比赛上。新的问题出现了,以往的书法教育被视作艺术教育,而写字却是一种技能,被视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这该如何定位呢?
     缺少快写体之外,字丑的另一个因素是,通常人们评判写字水平的标准一直是书法艺术,参照物多数是书法大家的作品、古代碑帖等。这样一来,“好字”多了才奇怪。对于非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讲,写字是他的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一个审美的问题。素质教育主要还是技能教育,汉字书写水平提高的任务偏重于实用,而非朝着艺术家、书法家的目标迈进。教育中应当区分书写与书法的差别和关系,分清属于不同范畴的书法艺术训练和书写技巧训练。尽管书法和书写的对象是同一事物,但是二者的训练方式有很大差异,把书法训练中的方法引用在书写教学上是行不通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