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E教中国•STEAM课程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2期 总第6168期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2期  下一期
书包负重监测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颜茜 发布日期:2022-06-27 08:52:32

颜茜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曾获得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学科)一等奖,南京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南京市及鼓楼区一等奖,参与编写江苏省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材。长年负责学生科技社团的辅导工作,辅导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科技赛事一、二等奖。


教学背景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真实性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结合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出的核心要点,学生要针对青春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不断调整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适应自身以及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


故本课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书包负重,让学生在探究书包负重是否合理的过程中,理解选择结构的原理,掌握选择结构编程的方法和技能,抽象问题特征,建立解决问题的算法模型,积累通过算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与策略。同时,从生活中的“书包负重”这个切入点入手,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关注自己生长发育中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健康风险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对Python编程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尝试实践,但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具有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过于关注操作的完成,忽略问题分析和方法的归纳;已具备基础代码调试能力,初步掌握顺序结构并编写简单程序,但从本节开始,要解决的问题开始需要判断且富有变化,因此程序的结构较之前更为复杂,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新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知道选择结构的基本功能、格式,能描述选择结构执行的过程。(计算思维)


2.提升抽象问题特征的能力,尝试通过设计选择结构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计算思维)


3.能运用选择结构算法进行创新设计,高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针对书包重量多少合适的问题,比较不同途径的信息,懂得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培养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掌握选择结构的语法规则。


教学难点 条件表达式的描述,灵活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提前做好的书包负重监测程序,用于学生实践的程序半成品,手提电子秤。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教师引入生活情景,说明常看见部分学生被沉重的书包压得弯腰驼背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书包重量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理?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教师展示自己和学生通过不同路径获取的信息,分析并确认数据相对严谨的出处,提炼相对可信的论点——“初中生的书包最好控制在10斤以下,书包加上内含用品的重量不能超过个人体重的15%,如果长时间超过学生的正常负重,学生容易含胸走路甚至脊柱侧弯、驼背,对其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现场用手提电子秤给学生日常背的书包称重,借助书包负重监测程序给予学生书包重量的不同建议,如图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写程序实现对书包重量的判断。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结构,引出新课内容。

 

二、剖析问题,建构算法


1.研究线索


师:通过前面的调查,我们知道书包加上其内含用品的重量不能超过个人体重的15%。如果要编写一个书包负重监测程序,我们该怎么设计算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算法:输入什么信息?输出什么信息?对输入的信息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想要的输出结果?如图2。




2.讲授新知


教师展示单分支、双分支选择结构流程图,梳理选择结构的算法思想,学生举例生活中选择结构的应用。


针对书包重量的线索,学生完善该问题的流程图,建立算法模型,如图3。



教师讲解选择结构的语法规则,提问“if...else...”语句的含义,并请学生用它造句。然后教师继续讲解IF语句的格式、语句功能,以及条件的表达方式,学生练习巩固关系表达式的使用。


设计意图:理解选择结构并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并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与练习中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算法模型。


三、项目驱动,问题解决


1.实战一:编写“书包负重监测员”初级程序


教师出示用于学生实践的程序半成品,如图4,学生根据书包重量是否达到个人体重15%的情况,完成不同条件下输出提醒的程序编写。


教师反馈问题并评价,问题集中点分别为:数据格式的转换;条件语句的规范;标点符号缺失或中英文错误。


2.实战二:完善“书包负重监测员”程序


研究线索:初中生的书包最好控制在10斤(5公斤)以下,书包加上其内含用品的重量不能超过体重的15%。教师引领学生梳理算法,引出多分支选择结构,如图5。



教师讲解多分支选择结构基本形式。


学生完善程序,实现多分支的选择结构判断程序的编写。


3.书包减重妙招分享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书包减重的妙招。教师概括书包减重经验,启发学生关注生长发育中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体会概念与方法,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有梯度的任务,能加深学生对选择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归纳项目实战中的心得。


教师展示学生做作业或答卷时姿势不标准的问题,提出思考: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督促同学与作业间保持合理的距离?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可以结合开源硬件,依据眼睛与作业本间的距离设定提醒装置等。


教师强调《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出的核心要点,学生要针对青春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不断调整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关注生长发育中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减少健康风险行为。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实践反思


本课安排在顺序结构这一知识点之后,是对已学编程基础知识的延伸,更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较为缺乏建立算法模型的能力,如果课堂仅仅强调选择结构的语法规则,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就显得不足。因此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从输入、输出什么信息,到怎样处理信息,再分析针对该问题的流程图表达,最后再完成程序编写。学生亲身经历了设计选择结构算法、形成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其建构算法模型,提升计算思维。


然而,本课容量略大,在引导学生思维时,教师的讲解有点过多,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任务单的作用,如完善流程图、填写练习等,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再来点评,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