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E教中国•新闻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2期 总第6168期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2期  下一期
山东邹城举行“技术赋能,提质增效”三个课堂应用线上教学展示活动
来源:鲁邹教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6-27 08:28:59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邹城市教体局主办了“技术赋能,提质增效”三个课堂应用线上教学展示活动。济宁市电教馆馆长李存军、邹城市教体局督导中心副主任张永舸、邹城市教体局电教站长刘东波等领导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资源部主任杜炫杰、青鹿研究院执行院长廖力等专家应邀出席并讲话。

 

孟子湖中学教师张玉峰和邹城八中教师张心怡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了一节物理课和一节生物课,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随后,孟子湖中学、邹城八中、张庄中学教师与邹城市教研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专家通过网络进行了五地联动,协同教研。


邹城市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任炳涛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系统点评。他认为,两位教师借助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课前学情诊断,准确制订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实现了从“基于经验的教学”到“基于证据的教学”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功夫在课前、效果在课堂、提高在课后”。


张永舸在讲话中简要总结了邹城市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要深刻理解当前邹城市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措施,全面推进邹城市智慧教育建设。教研、电教部门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指导督促各学校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平台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李存军对本次教学展示活动的意义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邹城市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大家要抢抓机遇,扎实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应用,建设济宁全市智慧教育新高地。


未来,邹城市将不断融合高校、企业等资源优势,持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赋能“双减”提质增效,促进全市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