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1期 总第6162期 2022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1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耿妍 发布日期:2022-06-13 16:15:19

小学音乐课是集影像和声音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编创作为创造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赋予了音乐教学新的活力。笔者尝试结合音乐学科特点,通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寻找优化途径,为学生创设高效的信息化课堂小学音乐编创学习环境,并在过程中使音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创造兴趣,为音乐编创教学的开展注入更多活力与生机。


一、体验激创——音乐情境的创设 


在音乐编创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尝试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将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音乐编创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深化课程参与度,真正实现音乐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


例如教学一年级音乐编创课“大雨和小雨”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形象具体的图、声、像来创造春天“雨”的情境,从雨的声音开始,通过雨声的变化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与生活形成关联并产生共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紧接着,一幅幅美丽的春雨动画配合着大自然的声音及教师的解说一一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春雨情境,从而加深情感体验、激发创造兴趣。学生们借助情境创设,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与教师共同创作出“春雨交响曲”,让良好的编创教学效果真正达成。


二、自主乐创——编创趣味的探索 


信息技术中的动画、视频、图片等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课堂互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新奇,对新鲜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些正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果能够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主参与到整个音乐编创中,一定会使之产生浓厚的热情和充足的动力。所以,教师在音乐编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特点,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增添新鲜感,鼓励创造,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探索的驱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例如教学四年级合唱《飞吧,飞吧》的二声部旋律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声部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能力找出声部间“三度音”的规律,并利用此规律进行二声部旋律创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课堂互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在屏幕中打开一款专业在线音乐打谱软件,带领学生现场进行旋律编创。创作过程中,学生们边思考边将新创作的小音符直接投映进五线谱中,这不仅能让编创内容清晰化、编创方式趣味化,更能充分体现出思维的进程,充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编创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并乐于编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原点生创——思维建构的生成


所谓切入点,就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音乐编创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的思维原点切入,借助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等呈现模式,以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出发点,运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挖掘创造的“点”,将有利于学生在这些认知原点上生根、发芽、长叶,进而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过新年》一课,在学生能够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的前提下,教师以“特色文化形式”为切入点,让学生们欣赏了一段各地欢庆节日的视频表演。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尝试,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小的屏幕前了解到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编创乐趣,让他们充分体验编创作品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信息共创——情感体验的延伸


课后的有机延伸是学生情感上的自然延伸,教师可以利用家校通、QQ、微信等线上交流平台丰富教学素材,扩充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再创造和再想象的热情,以此实现多学科交融,交流感悟,升华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百灵鸟的歌》,在歌唱、欣赏了本单元“小鸟”主题的音乐作品后,教师运用线上交流方式,将更多与自然、生活相联系的音乐作品分享给学生。借助网络,学生将加工好的“生活音乐”发至平台进行分享互动,有用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进行一段打击乐表演的,有将街头叫卖声编成一首童谣的,还有利用篮球、乒乓球开启一段节奏对话的……整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编创能力,挖掘了编创深度,提高了编创技巧,更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编创形式。通过平台共享,教师可对学生的编创情况进行检测把握,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


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音乐编创学习,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目标,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各种音乐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编创音乐的兴趣。教师需要立足课堂,善用信息技术,精选信息元素,丰富教学内容本身,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并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编创学习新样态,让学生在信息化课堂中充分体验音乐编创学习带来的愉悦与收获,让音乐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是时代的趋势,更是教育与时俱进的标志,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理应积极探究,利用时代资源,创新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爱上编创,逐步在学生心中培育出热爱音乐的种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