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0期 总第6157期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0期  下一期
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钟志伟 发布日期:2022-05-30 13:24:23

“双减”政策聚焦于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合理安排课后时间,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双减”政策的要求与教学活动高度融合,从课堂学习活动入手,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享与练习,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数学教师并没有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没有足够重视“双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虽然学校在努力完善教学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课堂效率依然不理想。


据调查,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大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处理好教材中的素材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理解受限,课堂上不够专注。第二,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三,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忽视了作业的多样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二、“双减”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1.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学生发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行为,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促进学生发展。真正有效的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发展,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出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引导他们在争辩、探索和思维的碰撞中,汲取数学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2.科学地活化教材内容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将知识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合。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第一,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第二,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创设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第三,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简单的知识深入化;第四,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创设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自主探索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设计具备合适情境的教学活动,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当中。此外,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在内容上应轻数量重质量、轻死记重理解、轻结果重过程、轻机械重创新,在形式上要注重实效性、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


三、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趣实结合,创新趣味化教学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活动比较跳跃,教师可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内需,更好地经历探索的过程,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将“眼力大挑战”闯关游戏贯穿课堂始终。第一关,通过“比比谁的面积大”,比较两组图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二关,教师将长方形框架拉动后变成平行四边形,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中,激发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欲望。第三关,教师设置了找陷阱的内容,使学生再一次体验了转化思想,找到问题本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2.提出问题,建构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师在讲解“周长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照片变形记”的故事情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体验照片周长的变化,找到周长概念的本质。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有关事物的周长。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体会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周长的知识。最后,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算出教室地面的周长,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整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渗透,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3.动手操作,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提高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因此,教学中应适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生活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主动探究。


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元等于0.1元后,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从米尺中找出0.2米,从1瓶矿泉水中找出0.3瓶,从1千克白糖中找出0.5千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体验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借助媒体,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数学课堂有更大的活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生动、真实地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教学资源的多元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把数学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原来烦琐的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有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三)”一课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空间感知能力较弱,经常出错。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使知识一下子生动形象起来,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5.优化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教师应秉承“双减”原则,重视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展开,优化课堂练习,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练习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内容形式多样且具有趣味性;从多个角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


比如,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时,经常会出现小数点没对齐的情况。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设置“小卡车停在哪”的练习,让学生指挥一辆载着小数6.4的小卡车停下来。这样将数学练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打造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改革内容,教师应积极按照“双减”的要求,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回归教育常识,舒展教育姿态,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节,借助现代新颖的教学设备,以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