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5期 总第6128期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5期  下一期
顾“优”不能失“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莉珠 发布日期:2022-03-21 13:20:34

一、“顾优失薄”常见现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成了学生猜测、想象、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平台。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预案,对薄弱生会出现一些“顾优失薄”的现象。


1.注重“优等生合作学习”,缺失“薄弱生独立思考”


课堂时间宝贵,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合作思考的时间过短,普通学生甚至优等生有时都还未进入思考状态,思维就被打断了,更何况薄弱生的思维节奏通常会更慢,学生在合作时无法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常态课还是观摩比赛课,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会呈现一种现象:优等生说得头头是道,薄弱生只能“洗耳恭听”或思想开小差,根本无法独立思考,汇报时也是优等生大谈特谈,薄弱生人云亦云。虽说教师会不断巡视指导,但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预案,容易忽视对薄弱生的关注。


2.注重“优等生积极发言”,缺失“倾听薄弱生声音”


所有教师都知道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当一个问题出现后,优等生和薄弱生往往都会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常常是前一个学生发言尚未结束,另一个学生就迫不及待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有的学生反驳他人观点时不是针对他所说的内容来反驳,而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变成“答非所问”。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只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特别是对薄弱生而言。这样看似热闹的师生、生生互动,其实并未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学生没有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思维,这样的互动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助长优等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


3.注重“对优等生不断提醒”,缺失“对薄弱生耐心引导”


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喜欢在学生做作业或随堂测试时不停地唠叨,甚至许多教师会走到优等生面前进行不留痕迹的提示,而对薄弱生却很少提示或直接略过。其实,优等生不需要这样过多的提示,反而薄弱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二、改进方法


教师眼中要有全体学生,特别要多关注薄弱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1.在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时,要关注薄弱生的思考,让学生形成“我们小组认为”的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奠定好这个基础,在学生对问题解决处于“愤”“悱”状态时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他人发言时安静下来,认真倾听,这样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同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薄弱生多说一说,千万不能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他们。


3.教师要及时对“独特的体验”加以引导,做到是非分明,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千万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造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偏移了方向。


4.学生在学习中未必能够思考,特别是薄弱生,教师要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如怎样记忆生字词、怎样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既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又要帮助薄弱生掌握思考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问题。


顾“优”不能失“薄”。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