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E教河南▪教师随笔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4期 总第6058期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4期  下一期
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晓爽 发布日期:2021-09-20 09:07:29

那束叫作“梦想”的光


光在天边最远处,光也在我身边闪耀着。2021年一座美丽的校园出现在白沙,那里门庭气派,窗明几净,红墙蓝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靓丽,那里就是我的新起点——郑东新区云台小学(以下简称“云台小学”)。


4年前,带着对教育的向往,我来到了白沙。今年夏天,由三校合并的云台小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有宽阔平坦的操场、设施齐全的功能室……我无数次设想过走进新学校的场景,却万万没有想到与她相遇却是在这样的情景中。


7月20日,暴雨让人猝不及防,洪水漫延至郑州的大街小巷,我看着电视屏幕里被淹没的家园忍不住掉眼泪。那是漫长的两天,在西藏的我停下旅行的脚步,心里装着我的城市——郑州。我焦急等待着家人朋友报平安,时刻关注着新闻。


昔日平静的云台小学工作群热闹起来:“我校可安置受灾群众,提供车位,请大家积极转发扩散。”“作为教师、党员,不管你在何处,都要服从抗洪抢险指挥,协助转移受灾群众,全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做有担当的‘云台人’!”“截至目前我校今日又安置了十几名受灾群众。”……一条条紧急的通知、一句句用心的倡导、一幅幅感动的画面,让我坐立难安。我要回去,我也要像冲在前方的你们一样贡献力量。


那些穿透黑暗的光


几经辗转我终于回到了郑州,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云台小学,校门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校长韩合班和副校长朱园晨正俯下身子搬运物资,来来回回穿梭于大门口和物资储备室,衣衫早被汗水浸湿;书记毛玉荣和副校长魏玲玲带领着大家拿扫把、水桶清理路面和地下车库的积水,淤泥让她们走得磕磕绊绊;志愿者教师们相互搀扶,互相提醒,都在尽力为灾后重建奉献力量……


云台小学是救援队和受灾居民的安置点,也是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分配点。在这次水灾来临之际,韩校长携领导班子立即展开防汛救援工作。他们用沙袋截流,拦铲车、拉赞助、寻物资、收灾民,给学校附近受灾居民送饭、送水、提供食宿,还在学校门卫值班室摆出了十几个充电插座,备好塑料方凳,方便人充电。从早到晚,学校南大门坐满了充电的人,边充边聊,边谈边夸,夸“云台”好,夸“云台”大,也夸“云台”有派。


后来我得知,魏副校长被洪水堵在郑州,她“身在郑,心却系白沙”,蹚着几乎没到脖深的积水来到学校。韩校长曾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答道:“云台人,一定要为白沙做点事。”一来到学校魏副校长就投身于抗洪救灾中,寻求物资、安置受灾居民、为救援队提供帮助、慰问受困群众,给受灾居民带来生活物资时也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毛书记家离学校最近,她闻汛即动,冲在救灾的最前沿,冒着滂沱大雨来到学校查看受灾情况,带领保安和工人装沙袋、搬沙袋、摆沙袋,用沙袋在校门口筑起一道“安全墙”,守护着校园,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光打在身上照进心底


在灾难中,我看到了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你们;在救援中,我看到了心系群众、团结一心的你们;在难忘的场景中,我看到了闪耀着光芒、默默付出的你们。你们是受灾群众,是教育工作者,是党员,是万千救援志愿者中的一员,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正是因为有你们的照耀,我们的校园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


我知道,那束光就在我身旁,教会我互爱互助、奋发向上,也让我不忘初心,做散发着光与热的教育工作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