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3期 总第6052期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3期  下一期
关爱学生 立德树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悦 发布日期:2021-09-06 10:42:09

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关键期,这一期间,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除了要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应积极做好育人这项工作,抓好德育,发挥德育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偏重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


1.学生对德育教学不感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偏重于学习语文的学科知识,却常常忽略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现如今,还能关注自身德育学习的小学生已经很少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是为了考上名校,或者父母许诺他们的某种物质奖励。


2.语文教学中德育匮乏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中开展德育,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学科知识教学为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缺失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缺失,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一名好教师不仅应该抓学生的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但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家更加关注的是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学生每天都在接受题海的冲击,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更别谈接受品德教育了。 


2.缺少德育评价体系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德育,但是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更加偏重分数。学生无法感受到个人品德提升后带来的肯定,自然而然就会缺乏接受德育的积极性。教师虽然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评价中,因为缺乏德育评价内容,大部分教师往往是一头雾水。


3.教师需要德育培训


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中开展德育,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德育水平的高低。部分教师有浓厚的兴趣和自己的想法,想要在课堂中渗透一些德育,但缺乏相应的技能,也未曾接触过这块内容,需要加强德育方面的相关培训,提高这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改进策略


1.教师应关爱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去关心爱护班级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平时可以引导学生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目的。如果有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做出适当的紧急处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2.教师应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应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诸如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等行为,会在无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疑与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背道而驰。


其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虽然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应设置相应的纪律要求,但是我认为,教师不应该管理得太过死板教条,这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陪伴他们成长。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才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最后,教师应该要尽量相信学生的能力,尝试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习,只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对抗挫折的能力。信任是一种力量,有时也有可能塑造出一些优秀的品格。


3.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许多教师经常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学习成绩当然非常重要,但不能只凭它来衡量一个人的优秀与否。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多个角度,用科学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教师还应该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啬于给出自己的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4.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比较脆弱,在学校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害怕等不良心理。而教师一般在学生面前都比较严肃,这虽然对管理班级有一定的好处,但过于严肃的教育环境比较不利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个温暖的、有人情味的教育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去包容学生,打动学生。在发现学生的情绪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和学生沟通,避免事态恶化。此外,当学生屡教不改时,教师更应耐心地指导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慢慢地影响学生。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不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想,从而培养出好的道德素养。


5.教师应关注自身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时刻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好品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尽量让他们学到东西,每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


好的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多多关心,让学生信任教师,敢于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严于律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学生日日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不是比赛,更不是淘汰,而是在学生年幼的时候奠定他基本的人格,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去引导、去影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德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该重视德育,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将德育落实到方方面面。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重重阻碍,但一定要坚持,坚持做到更好。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到的义务。立德树人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持之以恒地奋斗,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单单以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多多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我们尤其还要注意时刻关爱学生,用爱去包容他们,感化他们,多多发现他们可爱的地方,因材施教。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相信学生对“德”会有更深入的体悟。当学生对此有更深的感悟后,他们就会以此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此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想必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