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3期 总第6052期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3期  下一期
人工智能视域下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方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怡繁 发布日期:2021-09-06 10:17:11

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城市……近年来,这些未来感十足的词语已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技术浪潮的更迭变化中,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未来场景”正在逐渐上演并变为现实。其中,人工智能愈行愈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亦是备受瞩目。


一、直面:挑战抑或是机遇


从人类开始运用互联网以来,依次经历了IT时代(即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师协作的智能教育时代,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能力的挑战


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立体互动课堂,使学习更有效,课堂更活跃。随机选人、全班或分组作答等形式丰富了课堂互动类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堂测验能够保留学生纸笔作答习惯,实时监控答题进度,实现针对性教学,以学定教。同时,挑战随之而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素养、专业技能要求更高。


2.教师发展的机遇


挑战的背后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教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他们可以缩短在知识讲解、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实时动态地记录教学情况,进而更系统、更细致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思考:重塑人工智能视域下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相比,既有优势又存在局限。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一位有灵魂的人类教师。为此,笔者从智能教学、问题解决、学生发展、深度教研等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教师的功能与角色定位重新进行了思考。


1.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尽管网上有很多教育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学情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教师可以从网上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但更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自主建设学习资源,成为学生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2.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


人工智能教育迫切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不仅要成为智能教学的指导者,更要成为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对学生来说,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分析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教师要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恰当进行提问、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思考,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3.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咨询师


为了实现个性化的教学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使用云端课堂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该更加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教”学生,但不能取代现代教师“育人”的环节。教师就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咨询师,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让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4.深度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者


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云教研活动”流行了起来,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更是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教师通过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App进行网络教研,解决了学生在家待学的难题。


三、聚焦:人工智能视域下现代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课堂核心在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中来,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激发潜能、发展智慧。


1.重塑教育可能性,关注素养提升


在云计算技术、3D打印技术、VR/AR设备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下,课堂教学对现代新教师的要求更加专业。在课堂中,现代新教师应致力于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要发挥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合作,更要学会与人工智能打交道,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提供资源多样性,打造智慧课堂


现代新教师应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资源来助力教学,实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特性,灵活运用各种智慧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在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观念,打造“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让教师在课堂上既能针对个体又能面向全体,更好地实现精准教学。


3.打破教学空间性,推动模式变革


现代化课堂早已告别“黑板+粉笔+PPT”的教学形态,一体机、多媒体讲台、平板、互动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走进了教室。伴随着“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跨地区的教学互动。因此,现代新教师要将传统学习空间与虚拟学习空间充分融合,实现学生沉浸式的立体化学习体验,推动教学模式的新变革。


4.发挥思维统整性,促进深度融合


想要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对技术进行快速入门以及沉浸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中去,已有的经验和思考是基础也是障碍。现代新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策略深度融合,把各种信息的运用融于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中。


5.加强课堂联通性,建构教育新生态


集体教研、磨课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为了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对课堂教学技巧与能力的掌握,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现代新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的互联互通。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让身处偏远地区,教学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同样也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生态下,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学识,更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真正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样,教师才能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最终实现教育体系与教育能力现代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