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3期 总第6052期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3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思航 发布日期:2021-09-06 16:23:45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享共建的理念。在此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走入学校课堂、提升课堂效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对其优劣的争辩也从未停息过。笔者认为新兴事物的产生必然是祸福相依的,就当今时代的趋势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初步实践来看,在小学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利大于弊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想依据时代背景、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关于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益的策略。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使用的误区


1.低效多媒体技术介入,拉低课堂效率


很多人习惯于把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混为一谈,在这里,我首先要界定一下两者的关系。信息技术包括物化技术,物化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期,传统课堂采用的是听讲式课堂,教师授课多依赖教材和黑板。有些教师为了上公开课,便引入了传统的投影之类的多媒体工具,是为了用而用,再加之多媒体技术还不够完善,仅仅停留在表面,反而拉低了课堂效率。


2.教学情境单一,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确,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传统课堂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基本上只能依赖教材。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渐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综合与比较,但能力仍然有限。所以传统课堂这种仅靠文字、语言、教材插图和实物投影结合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条件相对较差、实物投影配备率低的农村学校了。


3.缺少资源共享,形成学科、地域隔离


因为种种因素,传统课堂学科与学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是有所隔离、缺乏信息共享的。新课改强调要改变原本的课程结构中过于注重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的弊端,应该重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真正要做到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拄着信息技术这根“拐杖”或许能够走得更快一点。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夯实学生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学生的学科基础是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石。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减少了这一步骤的复杂性,让课前预习更加高效。语文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课前预习视频等上传,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让学生在家的学习更加扎实。智能化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是受益最明显的。借助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生字的范读语音和笔画书写视频,请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嵌入到学习软件中,然后下发给学生观看,学生可以一遍一遍地反复观看,观看的进度、遍数和时长会生成一个数据图汇总到教师处,这样教师就会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使得教学更加高效化,真正实现智慧教学。


2.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笔者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为例,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形象思维还是占主导的,因此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需要依靠图片、视频和音频的辅助。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中,关于翠鸟捕鱼的段落,光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翠鸟进行表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智慧课堂工具,播放真实的翠鸟捕鱼的视频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再比如《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的教学,这一课都是围绕声音展开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学生而言比较难想象,这时候音频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比外部动机强化长久,而激发内部动机的一个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等教学软件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关注课堂,听讲更加专心,记忆更加深刻,对学习充满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

 

3.实现融合互联,共享课堂教学资源


面对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转变要求,信息开放共享已刻不容缓。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构建开放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从而实现学科与学科、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信息的融合互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自我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个教学问题,每个教师的看法是不同的,集结众人的力量,终能化解一个个看似难解的问题,实现课堂资源互联共享。


面对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挑战,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智慧化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要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早日拥抱教育信息化2035的美好未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