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求知,知中践行—— 南通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行知”教育新探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2期 总第4094期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2期  下一期
行中求知,知中践行—— 南通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行知”教育新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 爽 发布日期:2010-11-18 17:02:49

学校简介
     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是1942年由革命烈士夏桂芝创建。2005年12月,学校被授予中陶会小教专业委员会行知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陶研先进集体”“南通市陶研先进集体”“县第六届模范学校”“南通市陶研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校本着“学行知思想,创桂芝精神”的理念,依据学校办学资源,精心打造,孕育了“行知之花”,赋予了传统烈士学校新的内涵,逐步形成了桂芝办学特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进一步开展“行知”研究活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求真务实,逐步丰富校园内在的“行知”文化。
      走上行知路
     桂芝小学地处偏僻的农村,规模虽小,但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因为它寄托着大豫地区每一个家庭美好的希望。在办学环境不占优势的农村,如何办出一所让家长、教师、学生都满意的学校来?面对教师、学生、家长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桂芝的领导班子感到了沉重的压力。2004年是如东教育进入新课程改革实践的第二年,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自主合作探究是对学生学习模式进行变革的主要要求。这与桂芝人注重学生“动手做”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做中思、在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积累。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吗?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如黎明的一缕曙光透进了桂芝人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心。从这个时刻开始,桂芝人在“奉献、奋斗、协作、创新”的桂芝精神激励下,克服了生源逐步萎缩、地区经济不景气等困难,在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乡村教育论”的引领下,走上了行知特色之路。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陶行知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性了解,但要系统地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没有外力的推动,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想法。行政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先请陶行知纪念馆原馆长、“行知路上播种人”——汤翠英老师做桂芝学陶研陶工作的引路人。在学校的邀请下,两年中汤老师两次从南京来到桂芝,为桂芝的全体教师开展学陶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她让陶先生“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人格深深烙在了桂芝人的心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起步。2005年12月5日,桂芝迎来了她历史上最具意义的一天。在旌旗飘飘中,中陶会小教委员会秘书长屠棠先生为桂芝小学挂上了“行知实验学校”的牌子。那一天,桂芝人笑了,这是对桂芝人学陶研陶的肯定。
     桂芝走上了行知实验之路,对学校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里程碑。但实验学校如何开展实验工作,桂芝人又有了新的想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体验。只有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育活动才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形成基本的素质。一个大胆的思路在班子中形成,打造一个学生自主实践的空间,发挥农村学生的资源优势,把社会带进校园,让学生走向社会,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平台。“行知园”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创建行知园
     起初的实践园,仅是利用校内的半亩闲田,让学生开展一些种植活动,意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增加农村学校的“农味”。
     起初,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只有一个兴趣小组。但是组内学生热情高涨,他们培育幼苗,每天精心地呵护,并进行记载。植物成熟之后,他们亲自收获,享受了成长的快乐,那种幸福溢于言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仅校内的那块实验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2006年9月,学校租用了校园周边农户的两亩多闲田,拉上围网,正式开始了实践园建设,并取名为“行知园”,其意旨在让学生通过接触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促动学生情感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
       农田的学味
     “行知园”仅仅是块农田,如何使学生由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劳动中获得乐趣?学校首先考虑将农田装扮成具有浓郁劳动气息的“学田”,进行了文化氛围的创设。“行知园”墙壁上布置了师生劳动的掠影,写上了陶行知关于劳动的名言和学生在劳动之后获得体验而写成的劳动心语。其次把这块田地分成六大功能区域,分别取名为醉心园、紫薇园、丰收园、桃园、玉兰园、紫荆园。栽种了成片的花草树木进行绿化,同时留有空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农作物种植。走进“行知园”,既可以驻足欣赏田园风光,又可以亲手参与实践劳动,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沐浴在浓郁的劳动氛围中,学生虽苦犹甜,充分享受着实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鲜明的主题
     在园内开展主题性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教育性。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结合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开展主题性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春末夏初,蚕豆成熟时,组织召开“蚕豆节”。同学们在田间你追我赶,看谁摘得多,并自备餐具,就地煮蚕豆,进行野炊活动。多余的蚕豆则卖给学校食堂,所得收入作为班费,学校再拿出相应数额的费用奖励班级。
秋高气爽,葵花大丰收。此时,“葵花节”的主题活动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走进葵园,沉甸甸的花盘对着同学们微笑,学生喜出望外,他们深深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到了园地内桂花开放的季节,香飘四溢,大队部组织召开“桂花节”,通过赏桂花、尝桂花、写桂花,品味桂花的独特香气,感受桂花的优雅,陶冶学生的情操。
    校长室墙壁上有一串葫芦,那可是六(1)班同学们辛勤劳作的杰作。每次看到这串葫芦,他们的石校长脸上总会流露出会心的笑容。每次校长室来了客人,石校长总会自豪地向客人们介绍“这是我们桂芝小学的学生种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体验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拓宽了知识视野,加速了学生知情意行地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的管理
    “行知园”是学生的乐园,园内的实践活动均由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校为了有效地发挥“行知园”的作用,也制订了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整体把握,班级管理制定方案,学生管理具体实施,重在学生管理。学校在总体上给予了指导,制定了“行知园”发展规划和每学年的实践计划,规定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操作流程。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规定四~六年级六个班级的学生在园地进行管理和实践。各个班根据种养的实际内容不定期到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制定好每次活动的课时方案,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从农作物的播种到培植再到收获,全程跟踪,全程参与,让他们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涵。每当到了种植季节,该种什么呢?学生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各抒己见,个个兴致勃勃。该怎么种呢?同学们充分发挥勤学好问的精神,回家上网查找资料;到田间观察;去请教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陶铸曾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劳动,同学们收获颇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农作物,了解其生活习性、种植的方法,而且积累了学习素材,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了。劳动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脑教了手,手也发展了脑。陶行知的《头脑相长歌》是对劳动的最好写照。学生参与的这些劳动,虽然不能像农民那样有板有眼,但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着、体验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园地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劳动争章机制。每次劳动之后,由学生推荐评选出劳动积极分子,颁发劳动章。每学期获章最多的学生被评为学校“劳动之星”,并在行知园的橱窗中介绍其优秀事迹,以榜样示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
       资源的拓展
      “行知园”是社会农事的一个缩影,它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在操作中桂芝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更广阔的视野深入到大豫社区中,汲取社会资源,挖掘它们的教育功能,逐步从校内“行知园”区走向社会资源区,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了行知园的活动内容。如研究张謇创办的大豫垦殖公司的历史、研究当地特种养殖业——农户的螃蟹池、参观大豫镇的市级蔬菜基地、大豫的菜市场、大豫万德纺器公司……校园内的科学探究室、劳技室等都成了学生的乐园。动手做,学中做,做中学,很好地演绎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编后语
     走行知路,建行知园,行知园内“教学做合一”的文化,似一张靓丽的名片,让桂芝小学在大豫地区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行知园”是如东县首个农村小学自主创办的实践基地,它的存在促进了桂芝学生的自主成长,使桂芝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增加了美好的体验,它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必将影响着桂芝人的未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