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E 教山东•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8期 总第6008期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8期  下一期
潍坊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举行推进暨现场展示活动
来源:潍坊市教育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10 10:52:01

本报讯   近日,潍坊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推进暨现场展示活动在潍坊瀚声学校举行。
教育部信息化专家组秘书处领导与潍坊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实验区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展开交流研讨,并深入课堂进行了现场观摩。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郭治平出席活动并致辞。
 

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就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研究基础进行了制度、课堂、课程等6个方面的剖析,解读了《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施方案》,聚焦立德树人核心、瞄准5个目标、遵循4项原则、确定5项内容、部署3级任务、实施5项行动,介绍了实验校创建、机制创新、云平台、教育大数据研究院等进展情况,并表示下一步要围绕“育人”开展自主学习、“三个课堂”、大规模因材施教、微资源、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等方面推进,坚定信心做好实验区建设。


活动中,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潍坊瀚声学校相关同志分别就《探索青州教育大数据应用模式打造教育新生态》《基于信息化创新应用构建教育教学新样态》《后疫情时代翻转课堂的融合发展》《教育&技术深度融合》进行了汇报。


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秘书处专家孟青泉充分肯定了潍坊市在基础环境、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实验区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效果显著,并解读了实验区的背景,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教与学模式三个层面的递进关系,解答了在标准制定、因材施教以及评价体系等3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并表示对下一步实验区建设特别是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突破性工作充满期待。


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副主任黄蒙对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主题、原则、内容关键词进行了解读,并分享了区域案例,希望潍坊市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四个导向,进一步梳理方向标、时间表、路线图、资源库、共同体、成果册六个基本点,积极深入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并就名师培育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


本次活动还设计了课堂展示环节,潍坊瀚声学校精选了小学、初中4节课同时开讲,展示了纸笔、平板同屏式的智慧课堂,体现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上进行的积极探索。


本次实验区推进暨现场展示活动,加速了潍坊市的实验区建设进程,促使区域和学校更加聚焦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潍坊市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