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E教河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8期 总第6008期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8期  下一期
鹤壁市致远小学:活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互联资源共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毋昆 杨志强 发布日期:2021-05-10 10:43:53

屏幕中,数学教师吴莹正在执教“分香蕉”一课;屏幕外,数学研讨组正在认真观看,做好记录……


“这是我们鹤壁市致远小学(以下简称“致远小学”)推行的‘录播课堂’。”致远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赵学萍说,“‘录播课堂’并不限于录播功能,它还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只需一个IP地址,就可以让其他几所农村学校观看直播和互动。”


“录播课堂”只是致远小学推行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致远小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学共同体,持续提升教师备课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网络空间人人通、资源平台人人用,实现教育互联、资源共享,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打造智慧教学共同体
 

在致远小学,教育信息化引发了思想的碰撞。
 

“我们学校与鹤壁市湘江小学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为宗旨,以网络为平台,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联合打造智慧教学共同体,形成了‘个人备课—校内网络集体备课—校际网络研讨改进—个人再备成果共享’的集体备课新模式。”致远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代宝如是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致远小学通过智慧教学共同体,增强了校际交流,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手段。赵学萍说:“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搜索很多不同资源,通过电子白板,把生动的图片、视频带入课堂中,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致远小学,集体备课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个人备课,即个人将认真备好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校内网络备课空间;第二个环节是在教研组长带领下,上网浏览,集体研讨,写下网络评论,备课教师修改,形成二次备课稿;第三个环节是将二次备课稿上传到校际备课空间,两校教师共同研讨、评论、改进;第四个环节是主备课教师根据共同研讨结果形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上传后供两校教师教学参考使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继续研讨。
 

通过网络平台,思想的碰撞冲破时空局限,两校教师各抒己见、大胆创新、畅所欲言,达成了相互督促、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按照五年内两校教师交流一个周期的原则,两校建立了定期举办交流课、联合教研等制度,保证智慧教学共同体激发师资“倍增效应”。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上课时,前几分钟十分关键,图文并茂的文章或视频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致远小学副校长常青山说。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备课课件,致远小学语文教师、一(2)班班主任于俊会对教育信息化的“甜头”深有体会:“课堂上融入了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生动形象,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于俊会先让学生预读课文,然后进行泛读。但即便经过两遍预热,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融入情境中。借助信息技术,于俊会将课文做成教学视频展示,学生能立刻投入情境中,快速理解课文中含义。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时,就会读得声情并茂。


在一次讲故事比赛中,于俊会要求学生看图写话。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单独完成有难度。于俊会借助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林芊羽、吴佳越看完视频后,当即给图片配上优美的语句,绘声绘色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0年,致远小学成立了以高代宝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专题校本教研活动,并邀请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致远小学还注重信息化硬件设施升级:以2020年为例,投入3.6万元,新购8台办公电脑,实现了每位教师拥有一台办公电脑;投入13.5万元,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投入18.8万元,改建报告厅音响、大屏等;投入12.4万元,用于监控室储存器扩容;投入8.05万元,建设双重预防体系。这一年,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56.35万元,占全校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51%。


 网络空间人人通 资源平台人人用


近年来,致远小学探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资源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致远小学在“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上下功夫,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重在应用,包含个人空间服务、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等。这一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截至目前,致远小学教师和学生全部在鹤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了网络实名空间。


2020年,致远小学开展了两次“网络空间人人通”专题培训。第一次有四项培训,分别是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经验分享、网络空间应用示范课展示以及说(评)课、网络空间沙龙活动、数字校园建设分享。第二次有两项培训,分别是网络空间应用观摩课例分享、学生空间及班级空间应用案例展示。通过培训,全体教师对网络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入认识,对网络空间应用展示有了全面了解,从中获得了诸多富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知识和经验,为接下来更好地将网络空间应用于教学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障。


构建城乡网络教研共同体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致远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着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期初,进行电子教案编写、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处理等培训;学期末,进行相关能力测试。


发动教师、学生参加教育信息化活动。全员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参与各学科网络教学观摩。其中,推选李凤兰、石瑞芳两位教师参加鹤壁市信息技术融合课评选,分别被评为鹤壁市一、二等奖;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要求,积极开展网络互动直播教学和网络教研,并与鹤壁市淇县鱼泉小学、鹤壁市湘江小学开展教师网络互动,构建城乡网络教研共同体。


说起未来,高代宝踌躇满志:“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智慧校园,努力把致远小学打造成鹤壁市、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教育信息化2.0应用示范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