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8期 总第6008期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8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化视角下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秀晶 发布日期:2021-05-10 10:37:05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信息技术,可实现管理的自主化、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对管理革新、管理持续改革等进行综合控制,有利于提高小学班级的管理水平。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包含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的管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能够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开展小学信息化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日常管理、沟通管理、活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协调机制,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通过数字化管理、自主化管理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强化信息管理与控制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管理结合在一起,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
 

一、日常管理的信息化
 

班级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自主化,需要班级文化信息化建设,以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能使学生在沟通、学习等方面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作风习惯。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还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班主任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以及存在的困难等进行综合引导,这对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可建立“班级荣誉”活动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还可以建立“班级资源”窗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料查询、课件复习及资料共享等功能。“班级相册”则是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对进一步提高班级的日常凝聚力有积极作用。
 

二、思想教育的信息化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小学班级管理的思想教育内容。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影音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通过情景再现、场景模拟等方式,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情感交互,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得到综合提升。例如,班主任在晨读等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片、幻灯片等方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展示,从听觉、视觉等多重角度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双向接收,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组织活动的信息化
 

班级的组织管理可以通过举办网上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网络文化与班队活动融合在一起,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等有积极作用。在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逐步培养并提升学生对班级活动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互联网对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将资料进行归类后,在班会活动中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依托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并发挥互联网的功能,提高学生辨别知识真伪的能力。在组织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沟通交流的信息化
 

班级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在家长、教师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比如,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各类情况,从学习、纪律等角度,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的相关因素;通过企业微信构建家校交流平台,在信息反馈与互动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在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不同的方式对班级问题、学生学习问题等进行交流与讨论,家长与教师可以同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对提高班级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积极作用。
 

在网络交流学习中,需要对日常通报、学校通知等相关信息进行交流,但是,要注意对学生的隐私问题进行保护,避免出现学生隐私被泄露的情况。例如,学生与同桌出现矛盾想要更换位置、学生父母出现婚姻状况、学生遇到不公正待遇等问题,则需要在针对性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小学班级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信息化视角下,可通过网络沟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们要明确班级管理价值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提升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在主动管理中,则需要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拓展班级管理内容,在增加师生、家校互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