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8期 总第6008期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8期  下一期
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 构建教育新样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5-10 15:54:47

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地处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3.74万平方米,现有35个班级,2062名学生,102名教师。


从2013年创办起,学校高位规划、高标定位,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于2014年全面启动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2016年被评为盐城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学校管理新模式


平台应用 学校利用高新区“教育云平台”,完备校务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接入省“明厨亮灶”平台,规范食堂安全管理;借助视频会议平台,协作管理跨区域会议;携手公安系统,全市试点打造首家“智慧平安校园”。
 

智能管理 后勤总务对校产管理、物件报修等实行扫码随查;运用能耗监测系统加强校园节水节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保障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安全可靠;接入市图书馆借阅系统,借还互通。


创新防疫 采用智能监测设备和智慧管理系统,对师生员工进行每日扫码测温、数据自动上传,在节约时间的同时确保数据可溯可查。防疫资料留存网络云端,疫情防控信息每日上传更新,内容共建共享。
 

智慧校园建设助力教学方式新转变
 

全面升级“云课堂” 学校全面升级“云课堂”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课堂师生的实时活动场景,录课、回放一键开启,35个班级,每周1050节课,“监控”在前、“考核”在后。
 

学科教研信息化 开展“每人一课”数字化学习研究,学校每年自动留存各学科录播课例100余节(次),为课改研究提供案例。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展网络教研、视频讲座等线上学科研讨活动20多次,提升教科研水平的同时,有效避免人员聚集。
 

线上教学新助手 学校通过云平台教学助手功能进行线上授课、导学、互动、巩固、检测、批改。疫情期间,学校共进行直播、录播课1018节,上传区教育云平台优秀微课67节,在此期间,体育网课被“学习强国”App推送报道。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正成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举措。
 

拓宽教研新领域 2017年5月,学校与上海实验小学、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携手举办“网络云课堂,三校共成长”异地云教研,三校师生通过直播互动同上一课,现场评议、共同分享、共学共进,拓宽了异地教研新领域。
 

智慧校园建设助力知识学习新体验


学校组建了3D打印、科学实验、无人机等科技社团,与大丰荷兰花海共建物联网生态花房,将物联网科技与三维艺术相融合,锻炼了学生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2016年以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类竞赛中获省级奖项20人,市级奖项250人,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单位、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科技社团已成为学生们知识学习的新乐土。


在智慧校园创建中,学校获教育部首批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等多项省级以上表彰;赵志宏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获批成立;20人次在市网络团队教研赛、信息化优质课竞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评比中获奖;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受到了国家、省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文明网等都进行了深度报道。近年来,学校以“互联、互通、互动”为目标带动辐射,牵头开展区异地远程“授、听、评”线上教研活动5次,从点到面,从校到区,助推区域信息化教育优质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