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文言文教学法初探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会兰 发布日期:2021-04-26 16:04:30 |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主要载体,它不仅文字简约,还寓理其中,寓意深远。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能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诵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精髓,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他们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我就以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我教文言文的经验。 一、落实文字
“突出”,就是古今词义同中有异的常用字,在教学中必须予以突出。比如“竞走”一词,容易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竞走”混淆,我以为出示“竞走”图片更直观。文言文中的“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其中“走”字在文言文中就是跑的意思,讲解这个词,我还让学生学会横向迁移。
二、注重朗读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文言文追求简洁,内容之间跳跃性比较大,准确断句比较难,所以在朗读时学生不易读好。我就精心设计读的环节,让学生通过一遍遍诵读,感知文言文中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愿意用自己的声音朗读演绎。
首先,我让学生先尝试自读,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范读,评价读,直到读通读顺。其次,学生理解感悟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节奏美和音韵美。当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王戎的品格也影响了他们。
语文课本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一个个单元又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它们看起来没什么联系,都是独立的。但是,它们内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将知识综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王戎、西门豹、扁鹊和纪昌的生动故事。这些历史故事虽历经千百年,但仍然广为流传,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为了让学生领悟《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体现的古代儿童的智慧和品行,我通过下面这个教学片段,紧贴本单元人文主题,引导学生领悟文化。
学生一:我觉得王戎“甚聪慧”。 教师:从哪看出来王戎“甚聪慧”? 学生二: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不动。说明王戎不仅认真观察了,还动脑思考了,最后的结果证明了他的看法是对的。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一说王戎“甚聪慧”,我就追问,王戎的聪明来自哪里呢?学生二说来自于他的善于观察,因为他看到李树长在路边,果子压弯了树枝,没人去摘,就判断这李子是苦的。夸王戎,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引导学生从王戎身上学会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分析。这才是学生可以效仿、值得汲取的传统文化智慧。 四、品味文学
学生四:千子万子压枝低。 教师: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古文中有一个四字短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能找到吗?
文字简洁是对读者的尊重,古人写文言文最讲究简洁,简洁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