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油馍的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席景涛 发布日期:2021-04-12 16:10:03 |
说来也怪,小时候受的苦,挨的饿,经历的许许多多,常常会不自觉地在梦里浮现。越是有压力,那些记忆越是清晰可见。
是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些东西就不珍惜了。提及当下节约粮食的倡议,我还在想,如果小时候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现在哪里还会吃剩饭菜呢?那时候可是连吃个馍都是一手往嘴里塞、一手张开接馍花的。 说起小时候妈妈做的葱花油馍,一旦想起仿佛都能闻到酥香可口、香气四溢的味道。那时候我有个想法,我也得学学烙馍,等爸爸妈妈在地里干活累了,我好给他们做。有了这种想法,一有空我就喜欢往厨房(那时候叫灶火)跑,给妈妈打下手,剥蒜、摘葱,看她咋烙馍,心里记下步骤,后来在妈妈指导下尝试着做。虽然刚开始做得又硬又干,也不起层儿,但爸爸妈妈都表扬我,让我越做越想做。除了烙油馍,其他的我也学,各种炒菜、蒸馍、炸油条都不在话下。闭着眼睛菜也能切得又快又细,刀工练出来了。想着一会儿爸妈回来就能吃上我做的饭、炒的菜,好像有了奔头,心里有了小目标。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叮叮当当,觉得案板发出的阵阵声响,是天底下最美的音乐。 那时候最难学的是发面,每次蒸馍后要留面杂头(面种子,也叫老面),如果忘记了,就要去邻居大婶家借一个,蒸完馍再还回去。不像现在都是用酵母来醒面。
从学着做菜、做饭、烙馍的劳动里,我学会了照顾他人情绪、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学会了统筹兼顾、节约时间;体会到父母默默付出的不易。 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时候,吃点苦还是有好处的。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