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6期 总第5997期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6期  下一期
浅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辛娜 发布日期:2021-04-12 16:01:00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教育行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2.0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一下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式教育。


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行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1.0向信息化2.0的转段升级,因此,全面推动现代化教育和开放式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学校和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联系日渐紧密,并且教育行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与教育信息化1.0相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学模式的改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其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课堂之上,而是线上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其二,师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大多数学生只是知识的聆听者和接受者。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课堂主导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学习、知识传授向知识获取以及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的重大转变。其三,智能化变革。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其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并且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资源整合、教学策略分析以及教学环境组织等各个方面,因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内生变量。
 

针对以上情况,教育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从而为教育行业的开放式发展夯实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策略


1.升级课程资源


对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而言,课程资源对开放教育的高效开展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其实际效能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必须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当前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资源,并全面落实课程资源的升级工作,使课本知识由静态的层级结构转变为动态的网络生态。在升级课程资源的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集中课程资源的内容,并使课程时间集中在较短的范围之内,同时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更新速度,从而为日常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夯实基础。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标准,并切实推动各教育平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参与开放教育的高校和教师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学分银行,加强各个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从而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育部门在开展开放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通过智能课业辅助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各种现代化手段,有效推动教学模式的泛在化和即时化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与此同时,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开放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不断完善其管理运行机制,根据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生产、存储、联通标准和学分银行,并在各教育主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而言,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学生的评价体系大多数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其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其次,在线考核方式缺乏必要的身份认证,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差。对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而言,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各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并在智能助教的支持下获取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服务。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学生身份认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发挥示范效应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多个主体和多个平台的协同合作,其整体的综合性相对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与各大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为依托,建设具有实验性的在线开放课程,并充分发挥优秀课例的示范效能,从而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应不断总结开放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并将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必要的汇总整理,进一步优化开放教育的实际效能,为其课程资源的不断完善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开放教育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不断优化日常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效升级课程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优秀课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开放教育的良性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