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6期 总第5997期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6期  下一期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借“互联网+”之力,点亮智慧校园灯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4-12 11:43:09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由苏州与宿迁两地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建设和运营,以“育生命自觉·筑博雅人生”为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拥有苏宿情怀、中国梦想、世界视野的优秀学子。


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共占地166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入近3亿元,2016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教学班103个,在校生4487人,专任教师320人,平均年龄28岁。


学校建有数字图书馆、语商文化馆、STEAM创客空间、录播教室等特色场馆,供师生开展信息化探究活动。


一、“一中心两网络三平台”,服务全方位管理


为实现规划目标,学校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一中心两网络三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全面服务于学校的科学决策、高效管理、智慧教学、师生成长和家校沟通等方面。


“一中心”即智慧中心。学校成立以信息教师为核心,每学科一位信息骨干的智慧中心。智慧中心统筹智慧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负责培训和提升全体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两网络”即互联网、物联网。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无线网络全覆盖;师机比1∶1,生机比7∶1;并配备1个试点班的移动学生终端;图书馆配有电子阅览器;配备并使用一卡通系统;教学班均配有交互式一体机多媒体教学系统。以上设施均达到省级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学校建有校园监控、访客、门禁、消防、紧急疏散广播、周界报警、一键报警和人脸识别等安防系统,并和相关职能部门互联互通。校园网络安全方面配置了防火墙和上网行为审计设备,实现了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等保定级建设工作。


“三平台”即资源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学校依托江苏省智慧教育云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分学科、分年级、分类别进行校本资源建设,构建了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平台。目前,学校积累了6万个课件,15万份试题,1000多节直播课。


学校依托企业微信对接百应资产管理、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江苏省校园安全风险管控系统、江苏省校园疫情防控信息系统、江苏省中小学校阳光食堂信息化监控服务平台、江苏教师教育管理系统、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实现入口统一,便捷服务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的苏宿之声(每天一期)、苏宿周报(每周一期)、苏宿月刊(每月一期)、苏宿季视(季度汇总)、苏宿年华(年度总结),将德育、师生成长和家校沟通等立体化呈现出来,服务于师生、家长、学校及社会。


二、散状变集约,实现便捷化行政管理


通过自主研发,学校依托企业微信的自定义功能,把原有散状的管理,全部集约到一个平台,实现了管理的泛在化、扁平化、全程化、协作化和科学化。泛在化,实现“一机在手,管理都有”;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快捷高效;全程化,注重过程管理,实现可跟踪、可追溯;协作化,多人多点,实时同步;科学化,让数据说话,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单一变融合,构建一体化云端教学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开展个性化评价,定期生成学生评语。教师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家教案例,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疫情期间,智慧教学得到了充分的使用。2020年2月10日开始进行线上教学、线上研讨、线上师徒结对、线上调研,共开设直播课10000多节,录制知识胶囊1000多节,圆满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任务,家长满意度高达92%。每周一准时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向学生普及防疫知识,介绍抗疫英雄事迹,适时推出德育课程52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


四、“三段五步”,打造模式化智慧课堂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学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三段五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三段五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和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突出“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


“三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有效突破课中的教学局限,延展了学习的时间,让课前、课后的时间得到充分应用。


课前——精准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包括学习单、任务书、导学案、音视频、问卷星预习检测等,让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教师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存在的问题,据此科学分析制订精准教学计划。


课中——实施智慧教学。主要通过“五步”实施智慧教学。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所学,交流知识理解。学生就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向同伴和教师求助,教师组织学生对共性问题、典型问题、重难点问题进行筛选。根据所选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教师对重难点、易混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适当拓展深化,生成新的问题和任务。学生分组对新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合作探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感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形成知识系统和块状链接,完善知识结构。
 

课后——泛在课堂延伸。教师利用平台发布不同梯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学生如有困难可在线交流、研讨,教师也可在线解答。完成后,系统自动批阅及时反馈。教师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可录制知识胶囊,供学生反复观看,帮助他们解决练习中的盲点和痛点。
 

五、沉浸式应用,助力智慧化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由封闭式变开放式,助力教师发展。时间开放,通过网络教研有效解决教师教研时间不同步问题,提高自由度;空间开放,借助录(直)播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直播,异地观摩,增加受众;内容开放,随时调取网络资源、分享心得所学,进行教学研究;听评开放,实现专家、教师听课评课同步进行。
质量分析由散点化变全景化,助力学生成长。教师利用云痕阅卷系统进行学情分析,从单科单次分析转变为全科历次分析,从个体分析转变为整体分析,从单一分析转变为综合分析。教师根据数据分析精确定位知识漏洞,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情与变化趋势,查漏补缺、有效练习、精准提升,让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软件应用由使用者变参与者,助力平台研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通过和软件开发者合作,教师提出反馈意见,软件开发者及时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实现校企双方共研共进共赢。
 

智慧校园建设,有效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近三年,学校收获累累硕果。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累计240余人次获奖,获得市一等奖71人,获得省级一等奖24人,在全国竞赛中获奖28人,其中全国一等奖6人。2019年更是实现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化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基本功等竞赛活动,其中获得市级一等奖106人,获得省级一等奖21人。2019年,学校首届中考成绩,总均分位居宿迁中心城区公办学校第一;四星级高中录取占比84.04%;高中达线比例100%;地生会考、体育中考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
 

创建智慧校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平台整合、资源建设、教师应用和学科融合等方面。不断吸取创建之路上的经验教训,借“互联网+”之力,点亮智慧校园的灯火,闪耀智慧校园的光芒,突显智慧校园的魅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