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E 教山东•区域发展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远程课堂互动助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泰安市泰山区城乡结对学校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实践侧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车红霞 发布日期:2021-03-29 16:36:54 |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泰安市泰山区教体局要求,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办事处南关学校(以下简称南关学校)和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栗林小学(以下简称栗林小学)成为城乡结对学校,通过实施远程互动课堂,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从而推动结对学校的共同发展。
南关学校地处泰安老城区,始建于1948年,共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名,在职教师35名。其中省优秀教师1人,市、区优秀教师5人,市教坛英才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区卓越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0人。南关学校是泰安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山东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近几年先后主办泰山区“信息化建设”现场会1次,泰山区“学校内设投入与使用情况”现场会1次,承办泰安市“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现场会分会场活动1次。
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泰安市泰山区教体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成为结对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网络全覆盖 一、硬件设施建设 两校均已实现互联网全覆盖,且都安装有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南关学校百兆光纤接入主干网,教室、功能室、办公室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实现网络访问,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同时学校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激光打印机、速印一体机等,确保教师办公和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15间教室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学校还拥有多功能多媒体综合电教室1间、自动录播教室1间、高标准数字化微机室1间,实现了班班通直播教室、数字化图书借阅系统、校园网络全覆盖室内外监控系统等设施和系统建设。录播室内同时安装有远程互动教学系统,不仅方便了教师录课上课,同时还使得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的同步教研和互动课堂具有可实现性以及常态化。 二、网络平台建设 学校创建有校园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各班级微信群,真正在平台建设上实现了网络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依托泰安市教育云平台,人人都能参与创建教育云空间并积极上传、交流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了校园自动化办公、视频点播、教育资源上传分享等功能。 依托网络信息平台 一、成立教学小组 两校领导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结对学校远程互动课堂和教学教研的开展,成立了包括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在内的工作领导小组。两校领导班子进行面对面交流,多次召开见面会,以加深对双方学校师资力量、学生情况、信息化建设等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结对工作的前期调研、规划论证,进一步制订双方都满意的可行方案。
依托泰安市已有的数字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南关学校与栗林小学通过教育网络、全自动录播教室以及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教研、学生养成教育等多方面的良性互动,使农村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两校采用网上结对、互建微信交流群等形式,使教师实现日常工作和教学教研经验成果的及时交流,适时开展两校教师群面对面学期交流总结。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以学习示范课、开展讲座、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行交流;在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时,通过网络(录播室系统)即时传输到对方设备,使同科教师能够远程同步参与活动。鼓励两校教师进行网上结对,促进教师共同提高。该活动主要以南关学校为教研课题的执行者,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授课,栗林教学点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远程观摩,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参与到教研主题的研讨交流中去,进而提升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促进两校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网上结对,两校互通先进的学校管理方法,包括治校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等方面,以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资源共享。
五、加强结对学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南关学校实际,利用学校资源帮助结对学校提升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依托泰安市教育云平台实现与结对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把南关学校的课件、优秀教案以及教学案例、试卷等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和优质化,以求共同提高、共同促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自实施“远程互动课堂”项目以来,两校教师积极参与,将互动课堂作为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平台,培养、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成长进步。 教师按照教研组进行分工,精心备课、集体研讨,在本校试讲成功以后,再进行双方学校的远程互动课堂。近几年先后有10余名教师执教远程互动课堂数十节,每学期保证组织教研活动两次,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能对讲课教师、参与教师、双方学生产生较大受益。近几年南关学校先后涌现出泰安市教坛新星、专家型教师3人,10余人次在泰安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比赛、微课比赛中获奖,多人获得市、区级优质课、教学能手等荣誉。南关学校积极参加市、区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并作为试点学校多次接待与会代表来校观摩,学校教师张义慧不仅执教泰安市信息化现场会互动课堂,而且作为优秀授课教师在泰山区教育信息化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分享。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命题大赛方面也多次获得市级奖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通过教学实践的落实,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两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兴趣社团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其中两校的田径队、红领巾电视台社团、舞蹈队、绘画社团、器乐社团、合唱社团、鼓号社团等纷纷在市区的比赛中获得奖项。 南关学校和栗林小学的结对和远程互动课堂建设,为带动基层学校、实现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示范、实现了互动双赢。下一步,两校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和互动课堂的实效,如加大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升级,确保网上视频交流更顺畅;教师评价机制及时跟进,对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和教研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其积极性;另外,两校所属的岱庙学区、家店学区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及时开展针对结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专项检查和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两校结对互动的积极性和效益。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教育机构应继续推进远程互动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不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