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E教河南•校长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5期 总第5991期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5期  下一期
“老黄牛”的“数学”人生——记鹤壁市淇滨小学副校长牛小永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猛 杨志强 发布日期:2021-03-29 16:17:17

走进牛小永的办公室,一眼就瞧见办公桌和茶几上堆满了一叠叠或厚或薄的卷子。


翻开细看,是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我们好奇地问:“这有厚有薄是什么意思?”牛小永嘿嘿地笑了:“我把全年级中同类型的错题试卷做了分类归纳,以便于接下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辅导……”


就这样,从这一叠叠细致分类的数学试卷开始,我们慢慢沉浸到牛小永的“数学”往事中。



牛小永的数学情缘,最早可追溯到他的少年时期。


1977年11月,牛小永出生于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一个农民家庭。他在村办小学读三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名叫李云的数学教师。李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年轻活泼,课堂上总变着花样讲解知识点,令一群听惯了“大龄”代课教师填鸭式教课的学生大呼过瘾。
 

在李云的引导和鼓励下,牛小永慢慢迷恋上了数学,白天在校时缠着李云问这问那,晚上回家后对着题目反复推算,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两年后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


进入初中,牛小永又遇到了数学教师李浩毅。李浩毅发现牛小永解题有别样思路,就悉心辅导并专门训练,遇有学校组织数学比赛就安排他代表班级“出战”,后来更鼓励和带领他外出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在一次又一次“开眼看世界”中,牛小永获得了长足进步。
 

那时候,牛小永是学校和村里的“牛人”,常被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拽过去帮忙解决难题。每一次解出难题后的喜悦和豪气,又让他深深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趣味。每当有人问他“学数学真的不难?真的不苦?”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一点儿不难,一点儿不苦,你不用害怕数学……”然后,就是一阵眉飞色舞的精彩讲解,直令听者小鸡啄米般频频点头。
 

有趣的是,在这样的讲解中,牛小永心底生发出一个既纯朴又高尚的梦想:以后,我要当一名数学教师,帮助更多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1996年,牛小永从鹤壁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至鹤壁市第一小学教数学。


当时他教两个班,五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刚上了一周课,他就发现:无论是五年级还是六年级,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畏惧数学、害怕数学,更有甚者竟然遇数学课就请假逃课!针对这种情况,他边思考边摸索,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学方式,还适时将课堂从室内搬往户外,以此打造轻松、愉悦、高效的数学课堂。几个月下来,他的数学课堂成了“热门课堂”,不再有学生逃课了,先前畏惧数学和害怕数学的学生慢慢变得“大胆”起来。
 

牛小永开始优选和辅导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数学赛事,以引导并激励学生勇攀数学高峰。


1998年,他带领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两名学生获一等奖、两名学生获二等奖、五名学生获三等奖,创下鹤壁市第一小学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当年鹤壁市所有参赛小学中的最好成绩,令鹤壁市第一小学“一举成名”。此后,牛小永在1999年被调往鹤壁市第四小学任教,2003年又被调入鹤壁市淇滨小学任教。在这两个学校教数学时,他继续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赛事,同样取得了不俗战绩。其中,2003年4月,他带领13名学生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五人获三等奖,创下“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奖”的佳绩,震动鹤壁全市。


几年间,在参赛学生斩获奖杯的同时,牛小永也多次获得“优秀辅导员”“一级教练员”等荣誉称号,成为鹤壁市小学数学教师中的“名人”。



在很多学生看来,满是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的数学枯燥乏味,但在牛小永眼里,数学是灵动且有生命的。
 

牛小永认为,学习数学重在灵活变通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一道计算题,乍一看就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和符号,但若能手、脑、心并用,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解答并总结出新的认知和看法,数学就变得灵动起来了——有了色彩、有了呼吸、有了生气。从中观察和感受这种‘灵动’,就能体验到别样的快乐。”
 

为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别样的快乐”,牛小永一直努力践行着“给数学课堂赋予激情和欢快”:每堂数学课开始,他都会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认真思考比聪明机灵更重要”的话语做开场,引导学生放松身心、准备上课。课堂上他的讲解既简洁又直白,从课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的应用,衔接自然,教师学生互动频繁,教室里弥漫着热烈且融洽的气氛。每堂数学课结束,他都会问三个问题:“今天,你上数学课开心吗?”“今天,你上数学课学会了什么?”“今天,你上数学课学到了哪些解题和应用的方式方法?”由是,无论牛小永在哪个学校任教,从班级到年级到学校都传扬着这样的赞叹:“上牛老师的数学课,犹如在聆听一支充满魅力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回味无穷。”
 

在牛小永“用激情和欢快点燃学生数学梦”的实践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迷上了数学: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慢慢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越来越喜欢数学并补齐了短板;原本就喜欢数学的学生更发现了数学的奥妙和乐趣,越来越沉浸到数学中并将数学一科变成了自己的强项。


对一位教师来说,最大的心愿莫过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令学生产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牛小永的心愿显然是达成了。



牛小永特别爱钻研,在鹤壁市教育系统是出了名的“有股子牛劲的人”。


牛小永的爱钻研由来已久:起初,思考和琢磨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出题范围和试题题目;随后,探索和研究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变革路径。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他比较、分析各出版社编印的数学辅导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对应的习题集,以便“优者更好,中者赶上,差者跟上”。这般做法,巧妙跳过了“一本辅导书或一套试卷全班学生做”的“坑洼”,有效保障了全班学生皆能进步和提升,最终推动全班的整体成绩节节拔高。


又如,在参加鹤壁市“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改革试验时,他先自己摸索、总结,再带领同行教师讨论、提炼,然后开展尝试试验,最终敲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所谓“三勤”,是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所谓“四环节”,是定向诱导(让学生喜欢上课)、自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制订包括自学、互学、请教在内的学习清单)、讨论解疑(指举一反三、更进一步,善于提出问题)、反馈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同桌回答,再同学回答,最后教师回答,引导大家共同思考、梳理、归纳)。这套“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从数学学科推广至语文、英语、科学等多个学科,被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奉为“法宝”。


在担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后,牛小永愈发爱钻研了。
 

2013年,他参加教育部新世纪小学数学人才发展工程第三届高级研修班学习时受到启发,回来后酝酿提出了“说数学”研究。所谓“说数学”,就是课堂上围绕一个数学问题,学习者用口头语言表达理解、想法与发现,同伴通过倾听、提问、质疑、评价等方式与之对话交流。通俗地讲,“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别人讲自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既要展示结果,更要展示思考过程。这个研究,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先申报了鹤壁市级课题(已结题,获得一等奖),又申报了河南省级课题(目前正在结题中),先后撰写了四十多篇文章,很多思想观点引起了教师的热议。
 

2019年,晁明芳(鹤壁市淇滨小学校长)提出“打造活力课堂”思路,他当即投入研究,历经数月,结合淇滨小学实际情况,创建出一套“一个宗旨+两个目的+四个步骤”方案。一个宗旨,是“人人参与学习”;两个目的,是“没有旁听生,人人都是参与者”“不做沉默者,人人都能说会道”;四个步骤,是分四步走,即“自学”(独立思考)“交流”(小组沟通)“展示”(自己上台发言)“评点”(他人质疑和纠错)。最后,这套方案经会议讨论后付诸实施,先在数学学科试点,初见成效后又推广至其他学科,令淇滨小学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牛小永非常注重即时分享心得和体会。2019年,他每天撰写自己上课或听课后的“课堂研究”文章,拍照发至学校教师群交流切磋,一年下来累计写了两百多篇,积成了厚厚的“课堂研究”专辑。2020年,他将“课堂研究”改为“牛眼看课堂”,或纯文本或文图兼具,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其切中数学教学中热点、难点、痛点的话语,常常引来点赞好评和探讨。2021年,他准备注册开通微信公众号,专门推发“牛眼看课堂”系列文章,进一步扩大传播,促进更多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一分钻研,一分成就。多年来,牛小永的爱钻研让他收获了多项荣誉,如“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省级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鹤壁市杰出青年”“鹤壁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等。提起这些,他憨笑着连连摆手:“相比荣誉,我更看重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开心地笑,我更看重家长的肯定和认可……”
 

夕阳西下,我们和牛小永握手告别。
 

在落日余辉的烘托下,牛小永身后墙上悬挂的硕大的“搏”字木雕更显沉稳、古朴、厚重。
 

这抹沉稳、古朴、厚重,不正体现出牛小永的精神吗?一瞬间,我们耳边又回响起进校时淇滨小学校长晁明芳说的一番话语:“牛小永同志就是一头‘老黄牛’,每天埋头耕耘、任劳任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