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与时间赛跑,让算法“减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主讲人:李咪咪 专业指导:吴筝 发布日期:2021-03-15 15:29:35 |
李咪咪 中学二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现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第二中学任教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善于将学科特征与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课程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分支结构的特点和执行过程;设置正确的分支判断条件;绘制规范的分支结构算法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 根据问题情境,化归算法问题,使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合理使用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表示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分支结构解决“外卖骑手模拟计时”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情境,设置正确的分支判断条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思”新——顺序结构到分支结构的过渡 1.何时取到外卖(复习顺序结构) 构建问题情境:骑手距离客户1.5km,假设骑手平均速度(含行进路程、上楼等)是2m/s,请问顾客多少分钟后可以取到外卖? 化归为算法问题:已知骑手与客户的距离s、骑手的平均速度v,依次输入距离s和平均速度v,根据“时间=距离/速度”公式求得所需时间(单位为秒),再将其转换为以“分钟”为单位进行输出。学生根据已学顺序结构的相关知识,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思路,并上机编程实现。 2.如何帮助外卖骑手走出计时困局(引出分支结构) 教师设问:教师展示网络上针对外卖骑手送餐计时算法的讨论,外卖骑手长期被困在系统规定的时间里,而系统忽视了客观因素对骑手行进时间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
交流总结:根据各小组讨论结果,汇总影响外卖骑手配送时间的主要因素(用户所在楼层数、行进路况、天气条件等)。 二、多一种选择,多一点温暖(走进分支结构)
构建问题情境:骑手距离客户1.5km,假设骑手平均速度(含一般行进路程)是2m/s。如果前方修路,那么最终配送时间为原始时间的1.1倍;否则,按照原始方式计算时间。请问顾客多少分钟后可以取到外卖? 化归为算法问题:已知骑手与客户的距离s、骑手的平均速度v、前方道路状况flag,首先依次输入距离s、平均速度v和前方道路状况flag的值。然后判断前方是否修路,如果修路,时间系数为原始时间的1.1倍;否则,根据“时间=距离/速度”公式求得所需时间(单位为秒),再将其转换为以“分钟”为单位进行输出。 走进分支结构:学生思考已学“顺序结构”的流程图能否表示此算法,并阐释原因;教师展示用分支结构表示上述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并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此流程图;教师由特殊到一般,阐释分支结构的定义(根据给定条件是否成立而决定执行不同路径的算法结构);教师解释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讲授分支结构的语法格式。 程序实现:学生编程实现并测试结果。
化归为算法问题:先输入距离s、平均速度v和楼层数f,再判断用户楼层是否大于3层。如果大于3层,那么时间系数乘以1.1;否则,按照原始计算时间的方式。算法流程图如图2。 走进关系运算:(1)问题引发思考:“楼层大于3”如何用表达式表达?判断结果又是什么?(2)由算术运算迁移到关系运算:算术运算——求大小,关系运算——比较大小;关系运算的结果是逻辑值(True或False)。(3)求关系运算的值。 程序实现:学生编程实现并测试结果。 3.楼层数与路况共同影响配送时间(逻辑运算) 构建问题情境:骑手与客户的实时距离为1.5km,假设骑手平均速度(含一般行进路程)是2m/s。如果用户所在楼层大于3层或者修路长度大于500米,那么最终配送时间为原始时间的1.1倍;否则,按照原始方式计算时间。请问顾客多少分钟后可以取到外卖? 化归为算法问题:输入距离s、平均速度v、楼层数f、修路长度l,再判断“用户楼层大于3层或者修路长度大于500米”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那么时间乘以系数1.1;否则,按照原始计算时间的方式。算法流程图如图3。 走进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符用于连接简单的逻辑表达式。其运算规则及范例值见下表。 程序实现:学生编程实现并测试结果,具体VB代码如下。 Dim s As Single, t As Single, v As Single,f As Integer,l as Single 教学反思 本课从社会热点问题“外卖员计时算法”入手,以“什么时候取到外卖”情境贯穿课堂首尾,由“楼层数大于3”引出关系运算,由“楼层数大于3或者修路长度大于500米”引出逻辑运算,问题依次过渡,知识层层递进,情境贯穿流畅。 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常讨论的话题。是机器为人服务,还是人为机器服务?外卖骑手计时问题也是上述问题的缩影。学生在学习运用算法知识解决问题、让社会生活变得高效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算法应用带来的社会、人文问题。本节课学生虽然只是模拟改进外卖骑手的计时算法,但是通过理解情境、设计算法、编程实现等环节,他们进一步理解并践行了算法的人文性,思辨了算法的社会伦理。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