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E教江苏•校园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02期 总第5967期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02期  下一期
第一次割稻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炫光 发布日期:2021-01-11 14:11:07

上周六,秋高气爽,我和我的好朋友吴卓轩、陈一泽,一起去东山有机蔬菜种植村割稻子。


听完老师向我们介绍如何使用镰刀后,我们一起出发去分给我们收割的稻田。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闻着那稻秆留下的香味,我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稻田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走啊,走啊,翻过了一座桥,又走了一段田埂,终于到了。


我们先从农民伯伯那里领取手套和镰刀,然后就开始“工作”了。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抓住稻秆,用力往左手的下方勾,只听“咔嚓,咔嚓”,一把又一把的稻子被割了下来,空气中充满了丰收的味道。我们越割越起劲,越割越起劲,妈妈们都开玩笑说我们上辈子是农民。


忽然,吴卓轩“啊”地叫了一声,原来他的腿被镰刀割到了。他妈妈急忙掀开他的裤子看了看,还好腿没有受伤,只是裤子破了一点,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经过半天的努力,我们割的稻子已经像小山似的堆了起来。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右手麻麻的,大腿也隐隐约约有些酸痛,不禁感叹道:“农民伯伯真辛苦啊!”
 

把割好的稻子捆好,我们抱着它去找农民伯伯学脱粒。我们听着“轰隆、轰隆”的声音,看着稻谷粒像小精灵似的蹦蹦跳跳地从机器中钻了出来,内心充满了秋收的喜悦。农民伯伯告诉我们,谷粒变成大米还需要经过碾米机去掉谷皮。原来我们吃的米要经过这么多道程序加工才能完成,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每天都做“光盘小使者”。


指导教师:叶文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