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98期 总第5944期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98期  下一期
“1+2+4+X”模式助推教师“云”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凌燕 贺迎舟 发布日期:2020-11-16 09:50:24

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深刻改变教育形态的同时,也强化了互联网与教研之间的关联,引发了教研方式的转型。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在岳麓区信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结合“互联网+教育”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信息化教研的积极探索。
  

一、依托“一”平台进行拓展
  

“1”指“一”平台——学校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推出的学科拓展课程“小能人在线课堂”线上实时教学平台。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以强大的应变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迅速构建了“小能人在线课堂”线上实时教学平台,以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并采用“码课”的形式,供学生在家学习。在疫情期间,学校教师精心录制了各年级、各学科趣味通识课程140多个,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复学后,学校继续发挥“一”平台优势,与教育信息化2.0有效整合,结合各学科校本特色进行课程的开发与探索,打造了一系列明星课程。截至目前,“小能人在线课堂”线上实时教学平台的访问总量达35.4万人次,累计访问人数约2万,各视频播放总量达18万余次,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感兴趣的社会人士深度学习的良师益友。
  

这一平台的建设与推广,让教师们对“互联网+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教师们由最开始比较零散的,主题、目标等都不太明确的设计,到各工作坊坊主结合自己坊的教师所选能力点和校本小课题来指导坊内成员,并根据微能力点的运用和个人特点、爱好来灵活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再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与调整。通过坊主组织的一次次线上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坊内成员们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通过线下教学的输出,更好地检验了微能力点的运用,高效提升了坊内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信息融合“二”路径
  

“2”指信息融合“二”路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方式更高效、便捷,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自从学校成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校以来,学校校长陈艳萍对各学科坊主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结合学校原有的校本研修形式,尤其是“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鼓励融合与创新,进一步推动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教研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之常态化。以往我们更多的是采用线下研修的形式,教师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讨论,更直接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在疫情期间,由于教师们都在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线下的研修方式会受到诸多限制,为了让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能力,我们利用软件开展线上研修。在每周二之前,教师会将自己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及作业初稿等内容发至微信群,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再针对下一周的上课内容、作业布置、拓展内容等,利用腾讯会议进行集体备课、拓展补充内容。这一研修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不在同一空间的问题,也能方便教师们保存和调取资料。返校后,我们仍旧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了世纪明德网络课程研修、教材教法线上直播培训、集体备课等线上研修和教研课的听评课、专家来校讲座、专题研讨等线下研修。


线上研讨活动突破了空间界限,方便了学校教师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不把教师局限于自己学校,开拓了教师视野,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一次次的研修活动让教师们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更乐于接受这些新的事物和观点。
  

三、“四”策略提升校本研究
  

“4”指“四”策略,既包括校本研究的“四课”建设,也包括校本研修的“四个一”工程。
  

1.“四课”建设


校本研究的“四课”建设是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程建设在课堂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课余作业形式。学校致力于将“四课”建设变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深度改革的驱动机制,将校本研训进一步聚焦与深化。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开发、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课题的研究和作业形式的创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上,我们做了很多比较成功的尝试,让教师们发现了研究的意义与乐趣,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在不断提升。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希沃白板、微课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会进行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研究;在作业形式的创新上,教师能很好地使用公共教学平台布置、批改、分析作业,进行作业布置和评价的创新。这种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并结合信息技术而采取的教学、教研及学生家庭作业布置、评价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工作效率。
  

2.“四个一”工程
  

“四个一”工程是指学校为了推进教研组队伍建设,做到“事事有人做,课课有人查,考核有依据”而进行的教学研讨改革中的教研组常规研修活动。该活动旨在全面了解教师们的学习、教学等动态,促进教研组团队的成长,包括一次阅读分享、一次主题课例研修、一次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一次学科专家讲座。一次阅读分享并非一学期只进行一次,而是各教研组利用腾讯会议每月进行一次共读活动,然后集中在线下进行一次阅读沙龙活动,让阅读活动不流于形式。在一次经验分享中,很多教研组的分享都与信息技术相关,说明了学校教师的“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在不断增强。一次专家指导的开展,有的学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上进行,有的学科则是请专家到校指导。本学期的一次课例研修,大部分学科结合了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进行,在线上进行前几稿的研讨,线下进行听课、录课等,从而更好地推进课例研修。现在,校本研修“四个一”工程成为学校以改革为抓手激发各教研组活力的有效手段。
  

学校的校本研训一直将课程、课堂、课业和课题紧密地联合起来,并将教育信息化与校本教研有效融合,使各个教研组围绕“四课”建设与校本研训的“四个一”工程统一、和谐地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
  

四、“多”维度适时评价
  

“X”指“多”维度适时评价——学校会及时且多元地对教研组、教师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研组方面我们设立了线下考核评价机制,其中包含对教学常规工作、教研组“四个一”工程的建设情况、教研组特色工作、教研组述职等方面的考核以及利用问卷星、备课网等线上平台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课例的研修情况等进行评价。每年新生入学第一周开展的始业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利用问卷星设计一系列问题,邀请家长对本次始业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问卷完成后,后台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汇总,我们能很便捷地知道本次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教师方面,我们有个人绩效考核机制、校本学分考核机制、教师培训实施及评价机制等。在当今多维度的社会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有无限可能。多维度的评价能充分调动教师、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积极性,能很好地对每一次活动进行数据的分析、反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学校“1+2+4+X”模式的信息化教研方式就是把网络技术与教研活动深度融合,达到更新教研方式、延伸教研功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升教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目的,从而培养出教学能力突出、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和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学生。未来可期,智慧教育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云”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