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迁市泗洪县健康路小学王理 李红 发布日期:2020-10-19 14:54:27 |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抽象化的知识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将更加活跃的课堂带入语文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语文课堂小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多鼓励学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大多在于没有听懂语文课堂中的内容,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过于复杂,而课后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巩固学习,导致一提到语文就头疼,甚至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情境教学,将课堂内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但是“孝”的定义比较抽象化,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知,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百善孝为先”这部分内容时,会有一定难度。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书中的内容,在课堂中为学生设定相关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更加具体,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点。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对书本中的内容和人物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知,培养他们对家人、对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还可以仿照书中的简介进行讲解,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培养学生对家人的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借助课堂中有限的资源,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
小组形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对课堂有更多的思考。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小组的学习也生动有趣起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发言。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让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课本知识的灌输,鼓励学生用广阔的思维去接受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进行任务的分配,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教学“诚信为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堂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分组讨论,在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随后,让学生组内思考,并将知识点以对话的形式表述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提问,让学生分组进行竞争,这样不仅可以抓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当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不理解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再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动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理解再将知识点串连起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端正教学态度 好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好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态度,多去注重学生的责任教育,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责任感。教师需要建立起符合学生认知系统的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想要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完整的认知。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乐趣,享受课堂。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己思考,然后再组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责任教育,用我国传统文化去熏陶和教化学生,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成为一个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