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教学课件在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为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小学部韩梅 发布日期:2020-10-19 14:35:35 |
如今,各学科在教学中使用课件已是平常之事。课件的优势显而易见:一则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二则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三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对于这样一个有效的教学元素,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当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识字教学中课件应用现状调查 1.低学段识字教学课件来源和制作现状 在对本校低学段36名语文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在使用识字教学课件时选择自己制作的有10%,选择从学校资源库中下载的有28%,多数教师会选择从网络下载免费资源,较少的教师会选择自主制作或仅使用生字卡片、板书来替代。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偏向于使用已有的、现成的课件,而根据自己上课需求制作课件的教师较少。在访谈中了解到,多数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自制的课件,也有教师表示对软件不熟悉,不擅长制作课件。 2.低学段识字学习资源受欢迎度调查 笔者随机对我校一年级两个班以及二年级两个班的19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更加期望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展示动画视频以及图片等资源来帮助自己识字,学生对课件素材各有所好,对教师课件制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为图片和相关教材、教辅上的内容,高质量的、较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资源较少,这也导致了识字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无法带给学生新鲜感。 教学课件的制作要以艺术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良好的识字教学课件设计是为了取得最佳的识字教学效果,更加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下面将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课件为例,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特点,提出几点改进策略,扬长避短,发挥媒体课件的优势。 二、识字教学中课件制作的改进策略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除了要考虑到知识的有效传播之外,还要注重界面的设计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色彩、图像、文字等方面产生视觉享受。基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如果色彩变化太快,他们的大脑就需要重新建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产生就会影响学生接收学习内容。如果想要强调内容,可以利用配色来进行搭配,以确保整个界面的协调。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在本课中,笔者主选大红色背景为主背景,图片文字颜色尽量保持鲜亮,饮食文化呼之欲出。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认识炒、烤、蒸、煮、炸、煎等几种烹饪方式。烹饪方式的含义较为抽象,所以我选择截取视频作为教学的辅助素材。当用文字说明图像或者视频时,文字便处于与图形及音频对等的地位,甚至退居陪衬地位,可将文字安排在主画面的一侧或一角,不争不抢,不需要用文字赘述“炒”的含义,大可放手让学生在视频里捕捉“炒”的信息,诉说“炒”的经历。 识字课的教学任务,绝对不是仅仅识记几个字,作为语文课的一种形式,它还承载着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笔者在组织学生识字的同时,还将识字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穿插了一些语言实践,很好地实现了“在生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生活”的识字原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