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推进网络联校建设 助力教育均衡发展——郴州市汝城县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综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郴州市汝城县教育局 文平芳 彭起成 发布日期:2020-09-21 14:44:15 |
郴州市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汝城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是“半条被子”红色故事的发生地,是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启地。汝城县辖14个乡镇,148所中小学校(含乡镇教学点107个)。
近年来,为全面推动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汝城县坚持以助力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均衡为目标,以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推进网络联校工作。通过网络联校试点学校的探索实践,全县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汝城县主持研究的课题“探究网络联校新机制,拓展教育发展新途径”荣获郴州市教育工作创新奖。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被郴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学校”。汝城县被郴州市教育局列为2020年郴州市中小学网络联校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建设项目。汝城县先后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县”“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实验县”。汝城县马桥镇外沙学校和井坡镇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网络联校”。网络联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汝城县山区村小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紧缺等问题,促进了汝城县教育均衡发展。 搭框架,统筹规划抓建设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汝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以汝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顾问,汝城县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实验县建设与应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县级层面的活动开展、重要决策和部门协作等工作。同时。在汝城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全县各中小学校成立了网络联校工作实施小组,旨在加强教师配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档案等日常运行管理,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到位。汝城县先后出台了《中共汝城县委汝城县人民政府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汝城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纲要(2011—2020年)》《汝城县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汝城县农村中小学网络联校实验县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等文件,举全县之力,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稳步发展。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到位。近年来,汝城县加强教育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配套,设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经费等。该县先后投入网络联校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建成录播教室7个,主讲教室10个,分校教室40个,实现了有教学点的乡镇学校网络联校全覆盖;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1542间,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含乡镇教学点)多媒体教室装配率达100%;组建了汝城县教育城域网,城区8所学校以1000M裸光纤接入汝城县教育局中心机房,其他中心(完全)小学以上学校以1000M光纤接入,乡镇教学点以100M光纤接入,全县中小学(含乡镇教学点)网络接入率达100%。
为充分发挥网络联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汝城县立足实际,采用三种开课模式进行教学。
增动力,多管齐下强管理 一是强化考核管理。为充分发挥网络联校在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汝城县教育局建立了全面的评价体系。网络联校主分校分别对主讲教师、助课教师的“教”和双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并统一时间、统一试题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将工作绩效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学期末,汝城县教育局将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主讲、助课教师给予奖励。同时,汝城县教育局将农村网络联校建设应用工作纳入全县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由汝城县教育督导室牵头,实行一年一督导。汝城县电化教育馆每年按照《汝城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量化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一年一总结,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分别予以奖补,评分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挂钩。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各网络联校主校制定切合校情实际的《网络联校管理制度》《网络联校培训制度》《网络联校工作考核制度》等,组建了由校长、副校长、信息中心主任、主讲教师、骨干教师、技术人员组成的责任团队,建立了校际交流、教学互动、友好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是强化培训工作。汝城县教育局每年组织2—3次网络联校集中轮训,将网络联校主分校教师优先纳入培训范畴,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升网络联校教师,特别是分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联校支撑教师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
一是实行“三定三到位”的网络教研活动。“三定三到位”指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人员,研修人员按时到位、研修资料整理到位、考核评价跟踪到位。教研活动采取四种模式:联校与联校联合教研、主校带动分校教研、分校片组与分校片组共同教研、分校片组组织教学点教研。通过联合教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整合资源打造共享课堂。首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把网络联校主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入分校,改进“一个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其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汝城县马桥镇外沙学校2019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英语平均成绩为例。主校平均分93分,分校冲头教学点平均分88.6分、外沙教学点平均分91分。实践证明,网络联校共享课堂很好地促进了主分校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最后,开拓网络联校分校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联校教学,让网络联校分校学生享受主校学生一样的资源,突破了几十年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了汝城农村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汝城县在推进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展的目标、兄弟县(市)区的先进做法和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今后,该县将齐力奋进,乘势而上,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
发表评论 |